【摘 要】
:
2019年江苏省发布了“3+1+2”的高考方案,其中“1”为物理或历史,改变了旧方案中历史学科等级制计分为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江苏省历史学科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回高考总分大舞台。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开始在江苏省各高中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试题中呈现,其中重大省份联考历史试题备受一线历史教师和学者们的关注。2021年是江苏省2019年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的第一年高考,但是此年高考历史试题并未公布于众,各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江苏省发布了“3+1+2”的高考方案,其中“1”为物理或历史,改变了旧方案中历史学科等级制计分为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江苏省历史学科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回高考总分大舞台。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开始在江苏省各高中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试题中呈现,其中重大省份联考历史试题备受一线历史教师和学者们的关注。2021年是江苏省2019年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的第一年高考,但是此年高考历史试题并未公布于众,各高中历史教学考核倾向于使用八省联考试题作为教、学和考的参照依据。高考方案、历史试题和教学实践三者是相辅相成,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是本篇论文的写作基调。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江苏省近两次高考方案进行综合考察,在分别考察2008年和2019年高考方案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的基础上,将2019年新高考方案与2008年高考方案联立,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为后续进一步分析新高考呈现出的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选择江苏省S县D中学历史教学数据进行静态分析,教学数据主要包括选择历史的学生情况、课时分配情况、历史教师构成情况以及各类人员对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通过这些教学数据的呈现为后续分析教学实践和思考改进方案提供认知基础;第三部分对江苏省S县D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动态考察,历史教学实践包括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课业考核过程、教师的考核构成,着重调查教师的教案、讲义、学生的听课笔记和成绩册等,籍此分析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八省联考试题进行综合分析,着重分析八省联考试题的题型、内容、分值和特点等,进而分析联省试题与历史教学、高考方案的关系。高考试题群包括高考试题和联考试题,高考方案以及教学实践的最终指向就是高考试题群,故此部分重点考察八省联考历史试题能够给予历史教学实践以启示。第五部分是对江苏省S县D中学历史教学实践进行整体评析,即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所调查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考的现状,从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三个方面评析该中学的历史教学实践,最后针对新高考方案、联考试题呈现出对历史学科的要求给出完善历史教学实践的合理建议。
其他文献
2017年新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倡导教师创新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环境。在此背景下,笔者提出了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利用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促进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多时相遥感影像具有巨大的信息表达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以期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并规定了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人文追求和价值关怀。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必须予以重视。科技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着丰富的呈现,是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费孝通先生的重要思想贡献,本质就是对中华民族发展融合进程的高度概括,为我们认识中国民族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提供了理论基础。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通过该理论在历史教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帮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不同,其是处理逻辑关系的多线程推理工具,以网状结构呈现,常用于梳理复杂的概念关系,思维导图则强调思维发展的综合性与辐射性,以树状结构呈现。理清二者的关系对历史教学大有裨益。概念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具有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的重要价值。其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与教师的备课、讲授相结合,在新授课、复习课与讲评课中运用,有利于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专业素养的提高。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但从综合视角看待区域问题、理清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高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逻辑困难。因此,本文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整合的视角,探索要素综合融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一线地理教师提升区域认知素养教学水平提供借鉴和
文化遗存是古代人类经过社会生产、生活遗留下来的事物,是古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将其应用到初中古代史教学中,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感知体验的要求。根据必须与人类活动相关以及能否移动的划分方式,文化遗存分为遗迹与遗物,具有物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征。作为一种历史教学资源,文化遗存在初中古代史教学中显现出弥补教科书史料局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丰富史料形式、深化学生历史认识等价值。通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培养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国家呼唤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因此要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历史就是劳动人民的奋斗史,其中包含丰富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论文的目的在于系统整理可用于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相关资源,为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出可行性建议。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
海洋史教学是指对海洋知识进行整合,通过海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海洋史教学紧密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实现加强学生海洋权益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统编版教材中关于海洋史的内容有一套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首先,从海洋史教学线索来看,中国海洋史以建设海洋国家之路为线索,主要内容有古代海洋区域贸易、近代海防建设、现代海洋强国建设。世界海洋史主要以世界海洋全球化之路为线索,主要
X市地处大别山地区,其县域高中较多。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高中历史教育质量。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相关研究,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从事历史教学事业应该具备的专业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史学研究能力四个维度。调查显示,X市县域高中历史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基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根基,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教育改革和新教育理念实践的推进,史料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革命精神史料是史料的一种,其史料丰富性、重要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史料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革命精神史料也应该作为素材引入课堂,补充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学辅助资源。而随着对革命精神史料调查和研究的深入,革命精神史料的价值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