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年龄分布特点及性别差异,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影像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南方医院PACS系统搜集我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1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组织学来源可将其分为生殖细胞肿瘤,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神经胶质肿瘤以及脑膜肿瘤四大类。2.病理学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将手术切除送检的标本用4%甲醛固定,经过8%盐酸甲酸脱钙后,用石蜡包埋切片,行常规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大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检查。3.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性别的比较、年龄分布的比较及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较均采用χ2检验。3.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松果体区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最为常见,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及神经胶质肿瘤次之,脑膜肿瘤较为少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远远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2.不同病理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具有一定特点,生殖细胞肿瘤以20岁以下男性多见;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及神经胶质肿瘤年龄跨度较大,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脑膜肿瘤总体发病年龄偏大。3.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对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第二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113例经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进一步分析各类肿瘤及其不同病理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搜集南方医院2010年至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74例患者行CT平扫,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6例行DWI扫描,21例行MRS扫描。肿瘤病理分型及分析方法同第一部分。所有影像资料均分别由一名低年资及一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共同阅片。病变影像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有无囊变坏死出血、钙化、钙化位置、MRI信号特点、MRS表现、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3.病理检查方法同第一部分。4.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以及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均采用χ2检验。[结果]钙化在不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位置不同在生殖细胞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形态差异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肿瘤大小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囊变坏死在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中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囊变坏死率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囊变形态在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与其他病理亚型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病理类型松果体区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松果体区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8)。[结论]1.钙化在松果体区肿瘤中常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钙化多位于肿瘤中心,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钙化多位于肿瘤边缘且多呈爆裂状。2.肿瘤大小在良恶性松果体区肿瘤中差异不明显。松果体区肿瘤边界多清晰,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如生殖细胞瘤)多表现为形态规则,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改变。3.“蝶形征”对于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较大时可沿着脑室系统铸形生长。部分脑膜肿瘤可出现”脑膜尾征”。4.囊变坏死出现多见于生殖细胞肿瘤,多发小囊状改变对于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具有较高特异性。恶性肿瘤囊变坏死率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5.肿瘤内出血多见于绒毛膜癌及含有绒毛膜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部分级别较高的神经胶质肿瘤及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亦可伴有瘤内出血。6.在松果体区肿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时,诊断上应密切结合松果体区肿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