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神圣意识和批判伪神圣意识结合当代艺术中的调侃现象来说明,当代艺术严重缺失的品质和调侃所具有的价值。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调侃的对象与调侃的特征;二、被调侃的伪神圣;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调侃;四、调侃的价值。这四个部分依次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来解释什么是调侃,调侃与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的本质区别,以及在哲学和文化、思维和现实中的表现。并且突出分析神圣与伪神圣,崇高与伪崇高的区别,剖析伪神圣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强调人们的思想为什么要被解放,以及面对不同历史人物和环境条件的解放是如何进行的。再具体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体1979年之后),当代文学和艺术中发生了什么样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当时是以怎么样形态发生的并且对后世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着重分析在这一时期中以调侃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产生背景和这种现象背后的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阐述调侃的价值不仅仅是消解伪神圣和伪崇高,其更深远的价值是消解之后的重构。并且明确阐述调侃必须要有底线,怎么才是具有独立思维和道德品质的调侃。调侃这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兴起的艺术表现形态,凭借一种轻松戏谑的形态得到了人们的热捧,并且热衷于调侃那些被神圣化的人和事。文章的重心在于“调侃”这种表达方式,对人们的为什么要调侃伪神圣做出解释,论证调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伪神圣的消解与解构,具体分析面对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解构是如何进行的。本文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调侃式表达的现象举例说明,面对公众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调侃以为不能只是单纯的发泄,成熟的调侃式的艺术作品应该承担其社会责任和文化任务。通过具体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家,来阐明调不同艺术家所创造的调侃艺术的共同之处。阐述调侃的价值不仅仅是消解伪神圣和伪崇高,其更深远的价值是消解之后的重构。并且明确阐述调侃必须要有底线,怎么才是具有独立思维和道德品质的调侃。就性质而言单纯的看调侃是一种语言形式,但是发出调侃动作的人却必定要具有相应的调侃品质,正确的使用调侃能够使其延伸为一种品格和态度。理论意义:是对国内外主要是以中国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调侃式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艺术作品做一个相对详细的梳理。实际意义:根据理论数据的研究与自身理解对于神圣主题发展的学术方向的思考。实际意义:根据理论数据的研究与自身理解对于调侃式艺术表达的学术方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