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有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尚未在市场交易环境中完全形成,外界对于市场的监督也不到位,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某些动机会对企业盈余进行操控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在IPO市场上,新股业绩变脸的频发现象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过度操纵盈余的现象。IPO企业盈余管理造成的业绩变脸不但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也给企业自身形象带来不良的影响。IPO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分为主观动机和客观动机,上市公司会根据其动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牧原股份这一案例,对其IPO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探究,揭示IPO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方式及危害,为IPO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政府规范IPO企业行为提供政策参考。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在提出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之后,对牧原股份IPO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在相关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盈余管理的定义、特征并介绍了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学解释。之后提出IPO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和方法,介绍了IPO公司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动因以及获取上市资格提高发行价等主观动因。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首先运用盈余管理相关模型对牧原股份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在IPO过程中对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都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结论,之后分析案例IPO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与动因。得出牧原股份在IPO过程中基于取得更好的上市条件和融资等动机利用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关联交易、自然人客户虚增收入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最后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对牧原股份造成的影响并给抑制IPO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市场监督、完善会计准则等政策建议。得出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目前证券市场急需关注的问题的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