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计量属性是企业进行会计计量的重要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的会计计量属性共有五个: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现值和可变现净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正不断地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趋同”。在我的会计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种关系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这两个计量属性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其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会计要求,企业对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在美国、英国等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和发达的国家,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市场比较成熟,同时,来自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的监管体制比较发达、完善和独立,这样一来,这些经济体中的企业对公允价值的需求度就比较高,因为公允价值可以实时提供与价值相关的信息以供投资者或其他经济主体进行理性决策;在我国这样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的国家,全面使用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太现实,对历史成本的运用就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再比如,对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类企业,公允价值更能提供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或负债有关的财务数据,而在制造、生产类企业中,历史成本就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定会不断向前发展,资本市场也会不断完善,这也就意味着,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情况是,历史成本所提供的原始成本和谨慎的财务数据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参与者对更具相关性的财务数据的需求,而公允价值正是由于可以提供更具相关性的财务数据才被市场参与者不断认可的。笔者之所以选择公允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近十年来,从各个角度对公允价值这一热点话题进行研究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是,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文章并不多;第二,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再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似乎要在我国企业会计计量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了。本文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产生以及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情况和研究重点;第二,近十年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第三,作为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两个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格局的探讨与预测;第四,鉴于财政部在2014年2月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全面研究该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与原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有哪些异同点,并大胆预测《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颁布和实施后对企业和市场带来的影响。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相比,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比较全面介绍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成果第二.全面论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二者之间的发展趋势给出自己的看法第三.结合刚刚颁布和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新旧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实施后的影响进行大胆预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创新性。研究过程中存在两个不足:第一.缺少实证研究部分。由于2014年年报刚刚发布,本文定稿前所能获得的上市公司有关公允价值的财务数据较少,且由于新公允价值准则的刚刚颁布,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具有一定的“观望”心态,新公允价值准则对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的影响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样本数据。第二.由于论文的准备时间有限,很多该领域的相关文献难以认真阅读,故论文中或许会存在观点较片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