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各门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再是仅仅只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正如其它的学科研究一样,今天的翻译研究也要归向于横向跨学科研究的潮流。本文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翻译和思维的关系及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思维,语言及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的根本是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部分提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及其在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反映。 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哲学思维的角度,剖析了造成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则着重讨论不同的思维方式对翻译产生的具体影响及其应对方式。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1939-)是当代英国文坛上一位多产作家,身兼传记家,评论家,编撰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自从上世纪60 年代出道以来,经过辛勤耕耘,目
他关注的是每一个平凡的社会个体所面临的真实处境,以及每个个体在压力、迷茫中精神状态的塑造再现。有些时候,他的表述和他的作品令人感到他彷徨着整个世界的彷徨。  在青年艺术家葛晓飞的推荐下,我上网搜索了“舞踏”。这种发源于战后日本的艺术形式看起来着实狰狞:在空无一物的黑色背景下,舞者周身被敷抹白粉,或弓腰折腿,或缓慢蠕动,或满地翻滚,脸部扭曲,表现得极度痛苦。再加上诡异的音乐旋律,“舞踏”表演有种人间
日语学习者为了在与日本人母语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弥补其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积极的运用交际策略(以下略为CS)来解决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研究着眼于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当代西方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结合而形成的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生态女性主义尝试寻求普遍存在于父权制社会中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的特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