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丝网版画中图像仿真的视觉传达——分析数码技术介入丝网版现象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被互联网重新建构的21世纪里,我们的生活因电脑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年前,人们对图像的观摩方式,大多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实现的。例如,电影院、冲印照相馆、杂志报纸等,或者当人们想看到画作的时候会走进博物馆,而如今二三十年后,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对图像的消费,逐步转换成随时随地从各种屏幕中获得信息及图片,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来实现肉身体验。比如我们的照片不再需要打印,而是在移动终端分享传播,甚至我们想看画作时也不必再走进博物馆,而是去网上体验虚拟博物馆浏览著名画作。那么现阶段互联网也变成了普世媒体,之所以称为普世就是无所不在,从机械复制时代大量传播开始,直到基于数码技术及全球互通的信息技术之上,互联网成为比较重要的图像的传播途径。大量的图片信息在庞大的互联网群体里快速流通,逐渐地我们就这样进入了“读图时代”。艺术作品作为“读图时代”的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当代审美趋势与先进科技融入艺术作品的现象。其中版画中的丝网版作为与科技结合最为紧密的画种,首当其冲的受到科技革新所带来的影响。又因版画是最具大众文化特性的艺术手段,同时会吸引众多艺术家接受并广泛参与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图像技术语言的加入,推动了丝网版概念的扩展同时也为版画艺术形式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梳理了数码技术下的图像介入丝网版画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及后续所能产生的影响。当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审美可能,对技术与审美相互作用在丝网版画应用领域所带来的新形式乃至扩展了版画的边界,丰富了版画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展望。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叙述了一下此次论题的意义与目的和国内外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至第四章节,从技术与审美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讨论开始谈起,至对丝网版画无论是技法还是观念的发展历程的影响,并结合着多个艺术家的案例进行论述。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梳理过程及总结当下能更有利于对丝网版画发展方向的展望及提出更多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动画短片是动画之旅开始的地方,是整个动画产业的基础,在世界动画发展历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与影响。动画短片是动画家族中极具个性的一笔,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动画短
潘思同是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水彩风景画清新流畅、细腻恬静,且引人入胜。文章以分析潘思同在上世纪30至70年代间所创作的水彩画为主要范围,并结合画家所处时
本研究从“撕裂”的外部诉求开始分析,是对图像已有的表征所形成的主题范式的拆解。图像中再现和象征因一种矛盾关系相互撕扯而出现裂口,使一种原有单一意义的和视觉体验的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