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活力促进研究——以潼南双江镇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ell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城镇空间无论是功能还是形态都正处于历史性的重构阶段。这种重构的背后需要仔细权衡的是城镇建设中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如今的城镇建设中对这些因素的考量往往处于失衡状态,出现了许多片面发展、损毁城镇文脉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全局性的,而且牵涉面广,对城镇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强烈的影响。活力问题是城镇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日益回归到人本主义的今天,从活力的角度对城镇建设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科的重要关注点。但在现有有关城镇活力研究中,主要集中于社会活力,而对文化、生态等内涵缺乏涉及。本论文以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为对象,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向度切入公共空间活力的研究,全文分成三个主要部分:理论解析、分析评价、营造策略,分别对应第二、三、四章。  第二章中,论文首先分析了城镇公共空间的活力的组成,将其分为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四大活力,扩展了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然后进一步揭示了这四大活力之间存在交混性和关联性两大特征。并从这四个角度对活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章中,论文进一步对活力在城镇公共空间中的具体活力承载要素进行了分析。以活力场理论为前提,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对由活力要素形成的公共空间活力结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小城镇公共空间的两个层面的活力评价原则。  第四章是论文的策略部分。在上两章分别对公共空间活力内涵以及公共空间活力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本章提出了小城镇公共空间活力促进策略。首先构建和完善小城镇公共空间的活力结构骨架系统,然后将活力骨架系统与城镇的公共空间系统进行耦合,然后对活力结构中的活力核心提出节点触媒的城市设计策略。最后以潼南双江镇的实例对论文中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的研究,能够为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的活力建设提供一点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帮助。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的根基,但在目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内忧外患。内忧是传统村落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村落经济发展迟缓的矛盾,是村民思想意识受现代化和城市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的同时也希望生活质量与精神文化生活均衡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居住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未引起广泛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世界老龄化浪潮正把中国带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第一大国,更是老龄人口第一大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汽车时代的来临在带给居民方便的同时,也引起居住区环境恶化、人车矛盾突出、居民家园感丧失等问题。规范系统化的居住区慢行系统建设,是解决居住区人车矛盾、提高生活品质、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国家也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湖南省提出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革中,公共空间在城市中也日益重要,但城市公共空间中呈现出的多种矛盾,也导致了人性化公共生活空间缺失问题的日趋明显。  本文以拉萨市中心
城市老旧街区是城市化发展中,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自发性的城市化现象,由于土地制度或管理方式的差异,城市老旧街区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被排除在城市正规化规划和管理之外。无
学位
乡村景观是在乡村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景观,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景观不断盲目模仿城市景观,导致乡村景观的延续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建设美丽中国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为了加快乡村建设,浙江省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便提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