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22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在我院接受ONCAB(n=77)或OPCAB(n=145),采用1:1配对方法,以年龄、Euro SCORE-Ⅱ危险因素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为配对标准,两组各纳入73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左心室形态及功能变化、近期及远期临床结果。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OPCAB组的住院死亡率低于ONCAB组(2.7%vs 8.2%),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与ONCAB组相比,OPCAB组手术时间短[(245±36.5)vs(286±61.3),P<0.001]、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8h)发生率少[11例vs 32例,P<0.001]、延长机械通气时间(>48h)发生率少[4例vs 15例,P=0.007]、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少[3例vs 10例,P<0.05]、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少[1例vs 8例,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少[2例vs 9例,P=0.028]。与术前相比,两组出院前LVEF均显著改善(P<0.01),但OPCAB组较ONCAB组改善更明显(P=0.022)。两组术后1年LVEF、LVED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升高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0)。存活出院的138例患者中失访10例,平均随访时间5.86±2.47年。OPCAB组与ONCAB组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4%vs 69.8%(P>0.05);两组术后10年MACCE免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0岁)、Euro SCORE-Ⅱ>5%是影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CAB和ONCAB均可改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但术后早期OPC AB改善较ONCAB明显。OPCAB组的早期疗效优于ONCAB组,但两组的远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