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视角下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建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w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消费社会背景下“城市综合体”研究的论文。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功能空间“有机共生”的表现形式,适应了城市“复合化、立体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实现了城市空间重塑与功能重构,已经成为世界乃至中国城市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新型空间实践。消费视角下,相较于单一的城市功能空间,城市综合体的空间体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共休闲、购物消费、居住办公等功能,而是被扩展为具有多种功能、建构消费价值和生活价值意义的空间场所。城市综合体在内涵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的同时,其背后也蕴藏着消费社会特有的空间建构策略和动力逻辑。在对城市综合体的产生、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以南京河西万达广场为个案,借助空间社会学、消费符号学等理论,对综合体的空间属性、空间环境、空间人际活动等进行研究。试图回答“综合体如何建构的、是谁建构的?”等问题,透视综合体的建构策略、发展现状和动力机制,理解这种空间建构策略和动力机制对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论断: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建构策略是符号化,空间建构动力机制是“市场力+政府力”的组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反思现代城市综合体“消费性指向”、“符号化建构”以及政府和地产商主导的空间建构动力机制的负面影响:消费社会下的城市综合体在重塑城市空间面貌和功能形态的同时,也重构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与群体阶层。综合体建设中过度的消费主义和精英主义取向,将导致城市空间区隔、空间失衡与公共空间的缺失等。在当代城市综合体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综合体空间“城市性”、“公共性”与“消费性”、“符号性”的平衡,须引入“公民权”的空间建构力量,综合体的空间设计与空间分配应考虑公民的“城市空间权力”。
其他文献
2011版《数学课标》明确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认识该课程的特点,灵活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近义词之间的差异。该文基于BNC英国国家语料库以及Sketch engine的方法,对provide和offer这组
正如新颖性之于专利、独创性之于作品,显著性是企业取得商标权的前提条件。对于采取注册取得立法模式的国家,只有符合显著性要求的标志才可以注册为商标,而在偏重使用取得模
研究目的:研究安神宁糖浆改善睡眠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安神宁糖浆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艾司唑仑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