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视角的选择上,本研究将“小学课堂学习假象”作为一个切入点来看待和分析。课堂学习假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因其具有一定的虚假性、隐蔽性、欺骗性和难辨性,因此使得课堂学习假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当代教学观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学习对于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加之人们越来越强调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课堂学习假象作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其研究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小学课堂学习假象的专门论述几乎没有,现有的一些研究也基本是针对某一或某些课堂学习假象的表现进行的反思,并没有进行成系统的研究。这也使得课堂学习假象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观、教育现象学、学生观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将课堂学习假象这一教学实践中的现象进行理论层面的界定。首先,本文对学习与课堂学习、假象与课堂学习假象进行相关概念的理解、辨析,基于此,将课堂学习假象定义为在学校环境的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学习的内化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教学本质的虚假现象。并对课堂学习假象与教学浪费、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小学课堂学习假象的基本特点。其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目标、预习、课堂听讲、合作学习、作业完成、师生互动、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了小学课堂学习假象的表现形式。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寻求对策。然后分析小学课堂学习假象的危害,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这四方面因素入手,试图探寻课堂学习假象产生的原因。其中社会层面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学校层面包括教师的影响、班级授课制的影响、教学管理的影响;个人层面则对学生的作息、学习动机与从众心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为杜绝小学课堂学习假象,减少教学浪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即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课堂学习重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效干预这几点。希望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杜绝课堂学习假象。研究小学课堂学习假象,杜绝学习中的弄虚作假,回归教育本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教育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唤醒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引起大家的重视,真正意义上减少教学浪费,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