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错误女神回家》的身份认同困惑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着错误女神回家》是新加坡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英语女作家之一的林宝音的又一畅销作品,尽管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国内目前还没有就这一作品进行专门的研究。本论文将从身份认同理论这一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身份认同主题,展示新加坡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我身份定位的困惑,进一步加深对当今新加坡社会的了解。该小说主要围绕女主角尹灵的爱情婚姻生活而展开,通过描述她和两个男人——新加坡未婚夫文森(Vincent)与美国教授本(Ben)之间的感情纠葛,来展示其自我身份的追寻和内心成长历程。尹灵生于一个混杂的家庭。她与母亲关系紧张僵硬,而与来自中国的奶妈亲密无间,从小就听着奶妈讲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神以及关于中国的迷信活动,然而她又同时接受的是国际化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其跨文化的成长背景,正是新加坡的一个缩影。尹灵的情感历程和神像的回家之路紧密相连,构成整部小说的叙事线索。尹灵的身份问题包涵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是文化认同,族群认同和性别角色认同。其身份认同困惑的具体表现为婚姻生活中的数个二元对立元素: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男性与女性。这些相互冲突而又相互联系的对立面恰好是其身份困惑的体现。尹灵三重身份认同困惑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成长环境的混杂,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以及来自父权社会的压力是构成其身份认同困惑的根源。神像的无家可归则是尹灵身份归属感缺失的真实写照。尹灵深受老仆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内心获得莫大的支持,这是其不可磨灭的族裔文化影响的必然,但是作为英语文化培养起来的硕士,身上也带有西方自由,独立,勇敢精神的烙印,却也在西方物质至上,实用主义原则影响下迷失自我身份。父权社会压抑下的女性意识和才华让其丧失自我的价值。其在身份问题上的反思与追求最终实现了身份重建。
其他文献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双关语都是一种古老及常用的修辞方式。它以简洁精悍,生动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备受古今中外文学创作者的青睐。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双关语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语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本质特征,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随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大多数作品都蕴含着敏锐的历史意识与鲜明的解构思想。小说《英格兰,英格兰》是表现巴恩斯的解构思想及其对历史和国家
2008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出版并于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这被看作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14年,《三体》的英译本由刘宇昆翻译并成功地被西方读者接受,其原因除了原作自身的魅力外,译者刘宇昆“近乎完美”的翻译也功不可没。读者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被学者忽视。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其主要概念包括:读者为中心原则、期待视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