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的“笔性”表达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性”是书画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暗含了人们的性情、理想与精神追求。“笔性”是书画家用笔书写或描绘中的操控和表达能力,在线条或笔墨中显现出凝滞、刚烈、坚实等不同的性情,它受个人修养、情感、态度等影响,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呈现。笔性是无形的,但有迹可循。笔性的构架元素主要包括书画家、笔墨与线条。书画家在积极涂写中促生了笔性,是笔性的精神源脉与主体,它传达出一种“原创”化的个体精神特质,也因创作主体复杂的个体因素和表现内容而呈现不同的情貌特点。与笔性因因相关的笔墨,既与笔的性能、墨性、纸性相联系,也与书画家的运用表现密切相关。在作品中,笔性往往通过线条显现出来。个性人格是笔性的本真,是画家的真实性情流露,画家不同的性情使笔性充满活力,并有了各种声情并茂的表达。笔性在绘画中,首先反映了画家人性品格的基本价值,是作者的性格与性情的体现。绘画中,笔法是可学的,而笔性是与人的先天性格等个体因素相联系,体现独有的特性。画家梁凯、朱耷、徐渭等都是直抒胸臆,具有强烈个性的代表,他们的笔墨线条独特面貌也直观的反映了这一点。修养学识是笔性血肉之躯,超脱的人生境界与品格会赋予笔性较高的精神意趣。笔性不仅体现一种是“硬功”更是一种“内力”,它需要文脉的滋养、生活润化。画家的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笔性方能“得于心,发于外”,达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层面和境界。绘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表达,在身心合一的“超我”状态中,笔性才能够获得自由驰骋的空间;画家饱满的情致与灵感的汇合会促使笔性淋漓的施展。《林泉高致》一文肯定了“解衣盘礴”作画状态的重要性,认为处于心与物迹化浑一时,才能胸有丘壑,运笔自如畅达,无拘无束。傅抱石往往在强烈情感的支配下,大胆挥毫、游刃涂写,饱满的身心活力和表达欲望,也使笔墨精神随之倾泻而出。皴法是历代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它超越了技法的意义,逐渐成为表达他们审美意象的载体,同时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历代山水画的皴法多姿多态,它见证着笔性的发挥。五代荆浩的“小斧劈”,宋代郭熙的“卷云皴”,马、夏成熟的“大斧劈”,元代黄公望的洒脱淋漓的“披麻皴”各具意趣。这些不同情貌的皴法,有的温雅娴静、露有禅韵,有的斩钉截铁、坚毅刺骨,也有孤傲内敛、冷视无屑、狂风骤雨、疏放不羁。在起伏顿挫与勾折转合中寄寓着画家波动的情感节奏和各自不凡人生的性情。此处,笔性显得微妙又具体,这些清晰、鲜活的印迹显现着人和自然共有的精神气息。笔性没有被类归于“六法”,不是画面的构成要素,但它在画家的书写中、笔墨线条的秩序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晰,有了它就有了活力和我们赖以追求的“美”感。笔性包含着人性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生命精神的延伸,是人生艺术化、理想化的表露。
其他文献
亭堂记是以亭、台、楼、阁诸建筑物为题,以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记体散文。亭堂记创作在中晚唐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不少名家名篇。经历唐代第一次古文运动和北宋
第一部分IVIM-DWI评估射频消融治疗VX2肿瘤疗效目的:研究IVIM-DWI作为评估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疗效的潜在价值。方法:制备10只兔VX2肿瘤模型,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
中国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进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时代,因此,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但仍然在原来的主张,一些公司仍将在全球信息经济和世界贸易组
1病历摘要患者,女,71岁,因"呼吸困难15天"为主诉入我院重症医学科。该患者入院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到当地医院就诊,诊疗经过不详,未见明显效果,于入院前2天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中波广播发射台天调网络的设计方法,阐述了Multisim仿真软件网络分析仪在天调网络设计中的使用,以及利用该软件对天调网络进行优化验证。通过仿真软件设计天
目的 了解杭州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 36 2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产房
研究了室温下空气气氛中^60Coγ射线辐照对甲基苯基硅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失重(TG)、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等对辐照前后的硅树脂及其
童话以不同的形式屡屡出现在广告之中,可见其对消费者有着某种独特的影响。而童话的符码被植入广告之中,逐渐改变了原先的含义,衍生出新的意味。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
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高中新课程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而数学这一科目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内容比较枯燥繁琐,所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