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学超常材料的声能量调控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前声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声学人工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正受到广泛关注。声学人工复合材料一般具有特殊的人工结构,这些经过特殊设计的人工结构使其拥有了超越天然材料本身的超常物理性质,这为声学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声子晶体和声超构介质是声学人工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两类典型,两者在尺度结构和物理机理上有所差别。声子晶体的研究更关注于对声波波动在其中传播过程的分析,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多尺度的,既有布拉格散射型声子晶体,其工作声波波长与晶格常数相当,同时也有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其工作声波波长是晶格常数的上百倍。由于这类材料中存在声子带隙,其在高性能声学滤波和高精度隔振等方面有着潜在应用。相比之下,声超构介质更关注宏观尺度下人工微结构所表现出的等效声学参数。通过引入亚波长尺度的特殊微结构单元可以实现天然材料中不存在的超常物理性质,如零折射率、密度各向异性、负密度和负体模量等,这些超常的物理性质被应用于亚波长成像和声隐身等诸多领域。本文基于声子晶体和声超构介质这两种声学人工复合材料,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声能量调控方法的特性和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涉及基于固-流超晶格结构的声能量透射增强研究和基于非均匀各向异性零密度超构介质的声能量流动控制研究。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本文相关的声学人工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作为对固-流超晶格结构的初步研究,其基于传递矩阵法,从理论上推导了全向入射条件下固-流超晶格结构的传递矩阵。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无限周期和有限周期的固-流超晶格结构在全向入射条件下的能带结构和传输特性。计算结果证明了固-流超晶格结构的能带结构中低频声裂隙的存在。第三章中,研究了基于固-流超晶格结构的声能量透射增强问题。利用Green函数方法和传递矩阵方法分别得到固-流超晶格结构的表面模式色散曲线和相应的声能量透射系数曲线。结果表明,声能量透射增强现象是由固-流超晶格结构的特定表面声振动模式引起的,其透射系数要远高于普通通带的声能量透射系数。随后,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声能量透射增强效应的机理,使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射条件下超晶格结构中的位移场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证明,声能量透射增强效应可以归因于在超晶格表面激发出的表面声振动共振态。基于此效应设计的可调谐声耦合器件,可用于实时匹配两种声阻抗相差巨大的流体,实现声能量超常穿透。固-流结构为所设计的声耦合器件带来的实时可调性有效地弥补了声能量透射增强效应有限带宽的局限性。第四章中,研究了基于非均匀各向异性零密度超构介质的声能量流动控制问题。利用严格的声学理论分析,得到了非均匀各向异性零密度材料在正向入射条件下的等效密度和等效波长。进一步,结合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证明了当声波在材料内以垂直于零密度的方向传播时,零密度分量会对非零密度分量施加一种强平均作用。随后,使用有限元法研究了该强平均效应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声能量流动方式。借助于这种强平均效应,仅需通过设计非零密度分量的分布即可控制声能量在任意路径上流动。最后,讨论了非均匀各向异性零密度超构介质的具体物理实现方式。本章中所提出的利用非均匀各向异性零密度超构介质实现声能量流动任意控制,仅需简单地将流动路径上材料密度张量中的非零分量设计为较低值,有效地避免了利用变换声学理论所带来的极其复杂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最后一章对全文主要工作做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有机半导体中的单线态分裂过程可以将单个光激发的单线态激子转化成两个三线态激子。在光伏器件中,它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谱中的高能量光子,减少热损耗,再结合吸收低能量光子的材料,则有希望极大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突破单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极限。尽管早在几十年前单线态分裂概念就已提出,近年来鉴于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此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单线态分裂现象在包括并苯及衍生物、聚合物等在内的众多体系中均被观察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学、非易失性高密度磁存储器等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通过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方法制备大面积的周期金属徼纳结构。传统的电化学生长主要通过电化学振
传统的电子输运只涉及电子的电荷属性而忽略了其另一内禀自由度——自旋,这使半导体工业步入以自旋作为输运对象的新领域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对于自旋相关的输运,由于存在着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