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舆论控制策略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体现”。它不仅是交战双方在军事实力、国家综合实力等物质上的较量,也是双方在民心、士气等精神上的对抗。代表民意的舆论,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实现了舆论、新闻舆论的互动,并演变为以舆论信息为“弹药”的武器,在军事战场之外的战场“攻城夺寨”“不战而屈人之兵”。舆论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争取舆论、引导舆论和利用舆论,是战争时期各国政府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现代大众媒介对公民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公众舆论既是大众媒介形成舆论的起点,又是新闻舆论引导的结果。尽管在民主政治自由的国家,大众媒介被称为“第四权力”,但在国家利益的框架下,舆论控制便有了合理合法的借口:取得“反恐”战争的新胜利:鼓舞军队士气:瓦解敌军斗志。而且随着对传播技巧的使用,舆论控制便更加策略化,也更加隐蔽化了:它借助公民的道义力量,去阻止反国家行为的发生。尽管本质上,大众媒介仍是战争时期国家的工具。 伊拉克战争既是一场高科技的军事战争,也是一场舆论控制下的心理战、舆论和信息战。缘于对舆论力量本质及其战争效益生成机制的深刻理解,美国一直不断加强对新闻舆论谋略的研究。他们网罗了以传播学家、社会学家、军事专家为主的精英智囊,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围绕国家战略目的,就如何摆脱舆论对自己的牵制和利用舆论牵制别国等重大问题探讨筹划,设谋定策,不遗余力的控制舆论,并且绞尽脑汁的“探索”着新的控制方法,以期“与时俱进”,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更是充分运用新闻传播致效的方法技巧,巧妙安排,用心施计,使信息资源的战场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展示了娴熟的谋略艺术,使得新闻舆论战场上翻云覆雨,奇幻波诡。 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研究范本,企图运用媒介社会学、新闻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有关知识和原理,以战争和舆论为基点,分析舆论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关系,政府和大众媒介的关系,认识战争传播的特点和传播的模式,回顾美国战时舆论控制的历史情况,透视伊拉克战争状况下美国进行舆论控制的时代背景和舆论控制特点、手段,揭示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的舆论控制的战略、策略和技巧。并对舆论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强度高、耐久性优良、水泥来源广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路面里程不断增长。但在现代交通及自然因素作用下,路面早期病害不断出现,其中裂缝最为普遍,对
评价一辆汽车的性能有很多技术指标,如衡量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最高车速、爬坡性能和加速性能等,衡量燃油经济性的指标:汽车在标准试验循环下的百公里油耗等。但是这些指标都不
<正>西汉在鄯善伊循城的屯田,是当时中央政权经略西域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有效措施。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的严重匮乏,很少有学者对伊循屯田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随着敦煌、居延
会议
立足于充分数据和具体分析之上,金西在调查报告《人类女性性行为》中提出了一系列性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如女性性反应速度,质疑"阴道高潮"理论,两性性衰老比较,女性"性冷淡"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 ,结合出土汉简材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域都护的始置年代及其职掌进行了考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武汉报业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报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武汉报业市场的发展从宏观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报业集团组建之前的分散竞争阶段,这个阶段竞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新课改下高中教学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要求不仅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而且对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丰富与创新
本文论述了西域高尖帽的分布、类型、与相关民族的文化关系、渊源 ,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符号意义等。
本文论述了西域地名文化的概念 ,西域地名形成的特点和规律 ,西域地名的功能以及西域地名的内容分类、构成情况和文化现象。
科学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教育部门所采用的主要学习评估方式——考试分或排名,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