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我国重要的猕猴桃产区。周至县、眉县和长安区三区县作为产桃大区县,猕猴桃更是当地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但是由于农业信息的不充分传递、农业生产效率增长水平的放缓、农户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猕猴桃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质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对于提高农户生产绩效就显得极为重要。已有研究证实,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户参与价值链活动的程度会
【基金项目】
: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跨区域补偿体系研究”(编号:2018KRM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我国重要的猕猴桃产区。周至县、眉县和长安区三区县作为产桃大区县,猕猴桃更是当地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但是由于农业信息的不充分传递、农业生产效率增长水平的放缓、农户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猕猴桃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质的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对于提高农户生产绩效就显得极为重要。已有研究证实,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户参与价值链活动的程度会明显促进农户生产绩效。这两个因素的提出,对于提高猕猴桃农户生产绩效提供了新的重要思路。农业信息化服务对于农户及时了解农业信息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户与外界信息传递交流的纽带。农业价值链活动则可以使每一农业环节增值。这两个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农户的生产方式,那么,农业信息化服务和价值链活动是如何具体影响猕猴桃农户的生产绩效?并且,价值链活动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影响猕猴桃农户生产绩效的路径中是否会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将农业信息化服务和价值链活动作为核心因子来研究如何促进农户生产绩效的视角新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信息化服务和价值链活动的视角出发,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社会分工理论和价值链条理论等理论为指导,将农业信息化服务分为四个维度,依据2018年7月-8月在陕西周至县、眉县和长安区三区县开展的关于猕猴桃农户生产绩效的700份实地调研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信息化基础支撑服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销售服务、信息化技术培训服务四个维度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运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农户价值链活动进行赋值。以农户每亩净收益和每亩产量来衡量农户生产绩效。在此基础上借鉴温忠麟等(2004)提出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采用层级回归方法,建立自变量(信息化服务总量和信息化服务各维度)对因变量(亩产和净产值)、自变量(信息化服务总量和信息化服务各维度)对中介变量(改进肥料使用程度、产后使用冷藏程度、被产业组织收购程度)、自变量(信息化服务总量和信息化服务各维度)和中介变量(改进肥料使用程度、产后使用冷藏程度、被产业组织收购程度)对因变量(亩产和净产值)的回归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总量、信息化基础支撑服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销售服和信息化技术培训服务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生产绩效。(2)农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基础支撑服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网络销售服务、信息化技术培训服务显著正向农户价值链活动。(3)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总量通过价值链活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生产绩效。在农户生产绩效中介效应中,改进肥料使用程度大于产后使用冷藏程度和被产业组织收购程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不断提高猕猴桃农户生产绩效,促进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优化升级,本文提出了从四方面来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服务质量,增强农户对于高新技术的学习接受能力以及鼓励农户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农业价值链活动中的中介作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而完成此项任务的关键点在于我国能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由于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而农业生产方式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点,因此,改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当代的农业生产经营中,除了家庭式生产以外,各类农业生产组织也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为农户提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但在农村偏远地区,存在着农户金融需求较为单一,农户投资和信贷需求相对不足,且农户有效的金融需求存在着部分未被满足的现象,部分农户仍然不能以合理的途径和价格获取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其更愿意将信贷资本集中在能够带来高收益的优质群体上,同时由于农户的生产经营
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同时房地产贷款具有稳定的收入预期和较高的收益率。所以,房地产信贷项目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构成部分,房地产项目信贷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工作的关键一环。房地产开发项目信贷风险管理就是从房地产项目着手,从宏观层面、企业层面、项目层面识别和评估项目信贷风险并针对风险防控措施,确保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同时赚取高额利润。本文以SY银行H公司城中村改造项目贷款为分析案例,探讨商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快速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水平也相应的水涨船高。而现在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课外辅导作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短板。因此参加课外辅导机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作为“教育投资”的理念开始逐步被大众所接受,而且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不断涌现,竞争激励,同质化严重,生存难。X教育机构创办于2005年,目前拥有2
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户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逐年增加,同时随意处置的畜禽粪便、农药瓶等农业废弃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耕地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尤其是对土壤产生严重危害,将导致一系列农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居民健康。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个体,其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会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
当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缓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分类回收处理不仅可以降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成本,还可以实现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循环化和无害化,同时也可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对建设生态宜居农村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研究,较少涉及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尤其是对西部偏远农村的研究更少;且研究更多的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意愿或者行为
宅基地退出作为国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要实践,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试点地区推行中,补偿方式简单,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达到农户补偿预期是阻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进程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对失去宅基地的功能效用,必然期望增加到在退出补偿中。此外,不同农户家庭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其农户家庭的供养系数、抵御风险能力、生产生活需求均会存在差异,
我国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村区域的劳动力资源逐渐稀缺,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不争的事实。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主要聚焦在农地领域。理性的农户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一方面会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使用机械等省工性资本替代劳动力投入;另一方面,在资源禀赋既定的条件下,农户将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来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是传
林业资源在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三农”工作逐步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其中,始于2003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被认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将政府及各界学者对土地的关注度从耕地逐步向林地同步转移。理论上讲,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产权的逐步明晰可以为盘活林地资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林地流转。然而,现实情况是,改革前期我国林地流转率确实实现了短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