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课题来源于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挤PE替代传统PE生产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功效性研究”(编号:20192BBGL70047)、国家药典委“药用复合膜通则”(编号:ZG2017-6-04)以及2018年、2019年国家药包材监督抽检任务。药用复合膜是一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对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用药安全、有效。药用复合膜中有的物质会对所包装的药物的活性成分产生吸附或迁移等影响,导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而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本文主要对药用复合膜材质和药用复合膜中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聚乙烯膜熔融峰温度过程中,它随着升温速率和样品质量变大而向高温方向移动;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升温速率对DSC测试聚乙烯膜熔融峰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样品质量,而吹扫气流速对它的影响不大,选择的试验条件为:升温速率为15℃/min,样品质量为6 mg,吹扫气流速为50 m L/min。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药用复合膜材质进行表征图谱研究,它可以有效的测出物质的熔融峰温度、结晶温度以及其他一些参数。结果表明通过原料膜的熔融峰温度可以鉴别测定的聚合物膜为何种材质。热重分析法可以明确得出重量损失率,可以区分镀铝和铝箔复合膜;通过初始分解温度可以知道纸类的初始分解温度比较低,燃烧的不彻底,重量损失率比较低,可以对纸塑复合膜与其他品种复合膜进行区分。2.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31604.47-2016)对药用复合膜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增白剂的紫外线荧光特点,在自然光、254 nm、366 nm波长紫外灯下观察药用复合膜的荧光情况,结果得出在366 nm波长下,部分药用复合膜样品和原料膜有荧光现象,然而纸塑复合膜都有荧光现象。这方法为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药用复合膜样品提供依据。3.在对药用复合膜中的9种脂溶性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中,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中,采用了超声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佳前处理条件为:以10 m L三氯甲烷为提取溶剂,40℃超声提取30 min。得到的色谱方法为:采用资生堂CAPCELL PAK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流速1.0 m L/min,水和乙腈-甲醇(2: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显示:9种荧光增白剂在进样量0.50~46.4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范围在96.09~108.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5.12%;模拟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范围在81.28~103.4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3~12.53%。这方法能用来定量检测药用复合膜中荧光增白剂,为药用复合膜中荧光增白剂的残留监控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紫外灯检测只有部分样品有荧光现象,还是选用了多批样品进行试验。4.在对药用复合膜中7种水溶性荧光增白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中,对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最佳试验条件为采用加热超声提取法,三乙胺调节的p H为11.0的40%乙腈水溶液做提取试剂,50℃超声水浴35 min。考察了色谱柱、柱温、流动相的洗脱、流动相p H和离子对试剂浓度几个条件对7种组分分离度和响应值的影响。最终选择了以乙腈/甲醇混合溶液(2:3)和含10mmo/L四丁基溴化铵的甲醇水溶液(5:95)为流动相,流动相经三乙胺调节p H为8.0梯度洗脱,柱温40℃时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350 nm,流速0.2 m L/min条件下测定。所建立方法的检出限为0.17~1.29μg/m L,定量限为0.55~3.85μg/m L,加标回收率为83.17~109.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1~9.7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好,可用于快速检测药用复合膜中的7种水溶性荧光增白剂。对根据《国家药包材标准》中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YBB00142002-2015,进行药物相容性考察的药品进行迁移试验。药品经过加速试验,取测出药用复合膜中含有荧光增白剂的3个时间段的药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未检出相应的荧光增白剂,可认为上述荧光增白剂从本品复合膜迁移至药品的安全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