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社会人力资本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2003年自高校扩招的后效应逐渐凸显--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热点。山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崛起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省份,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的评价与优化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山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情况展开分析,以此提出政策建议与优化路径,从而整体提升山西省高校人才就业水平。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和理论分析,对高校就业政策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对凯恩斯就业理论等的阐述,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进而结合相关数据和2013山西省高校就业调查报告,从市场、政府、高校三个维度对山西省高校就业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分析进而以2004-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政策实施评价模型,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实施的优化路径,进一步形成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高校就业政策是政府以战略导向,高校以人才培养,市场与选择机制共同作用的政策体系,相关就业政策的推进需要从不同维度构建优化机制,从而实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的整体提升。(2)高校就业政策实施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紧密相关,要保证高校就业水平,一方面需要结合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点,建立相关的政策对接路径,以保证相关政策信息的有效流动;同时需要结合人力资本的培养过程树立就业意识和知识应用技能的加强,从政策主体层面促进政策实施效果。(3)政策评价实证分析表明,以平均就业年收入水平、市场高校毕业生占有量为代表的市场因素与高校就业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师生配比的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以保障高校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山西省高校就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政府导向作用、就业渠道扩展和社会技术人才流动方面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在高校和市场互动、多主体协同作用、人才就业技能侧重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关的政策建议有:(1)加强完善政府对于高校的就业政策体系建设。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导向,从高校、市场、企业、政府等不同层面实现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接轨;(2)构建高校联盟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中心平台。通过高校体系的就业中心职能,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主动增强学生的求职意识;(3)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目标范围和人力资本流动性引导,有利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化过渡,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市场、高校“四位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