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磺草酮在玉米田土壤和植株上的残留动态测定和前处理方法,并对磺草酮在玉米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状况进行研究。 采用添加法测定回收率。土壤的添加水平为0.02-0.20mg/kg,平均回收率为97.80-101.80%;玉米植株的添加水平为0.05-0.50mg/kg,平均回收率为83.15-86.14%;玉米籽粒的添加水平为0.05-0.5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0.44-81.99%。在上述添加水平范围内,测得磺草酮的线性关系良好。 以高剂量处理做磺草酮的消解动态。测定出磺草酮在土壤中的消解曲线方程:2002年为C=2.3069e0.0398,半衰期为T-(1/2)=17.4d;2003年为C=2.0432e0.0427,半衰期为T1/2=16.2d。磺草酮在玉米中的消解曲线方程:2003年低浓度为C=7.0816e0.1186,半衰期为T1/2=5.8d;2003年高浓度为C=10.1981e0.1012,半衰期为T1/2=6.8d。用7.5 L/ha和15.0L/ha剂量的磺草酮水剂在玉米生长期喷施一次,在收获期土壤、植株、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国外有关磺草酮在玉米中的最高允许残留限量(MRL)为0.05mg/kg。本实验结果表明:7.5 L/ha-15.0 L/ha的磺草酮水剂用量符合残留标准。 由于磺草酮的水溶性较强,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性不但关系到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造成威胁。因此进行吸附解吸特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了解磺草酮的环境归宿,本文又进一步对磺草酮的分配系数进行测定,对其水解速率进行简单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磺草酮的吸附较小。磺草酮在黑土、白浆土和风沙土中和吸附系数Kd均小于5,在这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其吸附率均小于50%。三种土壤中的吸附浓度(x/m)与溶液中农药的浓度(C0)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吸附特性完全符合Freundlich方程。磺草酮解吸率相对较高。可见其移动性较强,易对水体造成污染。磺草酮分配系数较小,LogKow<1,说明其不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磺草酮水解速率又较慢,水解40d后,磺草酮水解率不到30%。并且pH值和温度对其影响均不大。在设定的pH5、pH7和pH9,温度为25℃和50℃条件下,水解速率基本相同。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水解作用或生物降解作用都比地表水低很多,并且不存在光降解。磺草酮一旦进入地下水将很难降解,这将对地下水的污染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建议在施用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减少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