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淋巴管生成与肿瘤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已成为近几年中新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拟检测并比较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标本淋巴管密度(LVD)与VEGF-C表达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淋巴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此外,本研究拟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凋亡、VEGF-C表达、及瘤内与瘤周的LVD变化,以明确化疗对肿瘤细胞、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空心针穿刺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三个周期,其中,29例给予DE方案,16例给予CEF方案,末次化疗后14~20天手术。免疫组化法标记穿刺及手术标本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淋巴管的阳性表达率并分别计算瘤内与瘤周的LVD,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VEGF-C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化疗前后的肿瘤细胞凋亡。同法检测26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LVD与VEGF-C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共86张切片中,61张(70.9%)存在podoplanin染色阳性的瘤周淋巴管,17张(19.8%)存在podoplanin染色阳性的瘤内淋巴管。化疗前瘤周平均LVD为9.56,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小叶周围的平均LVD为5.4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化疗后瘤周平均LVD为3.29,与化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01)。化疗前、后瘤内平均LVD分别为1.90、0.90,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化疗前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瘤周LVD为11.82,无淋巴结转移组瘤周LVD为6.9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8)。化疗前乳腺癌标本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5.61%,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46.15%,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14)。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化疗前、后VEGF-C阳性率分别为75.61%、60.00%,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123)。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81%、19.8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乳腺癌瘤周LVD显著增高;有瘤内淋巴管存在;化疗后瘤周LVD明显降低,而瘤内LVD无显著变化;化疗前瘤周LVD与淋巴转移相关;化疗后LVD的降低与肿瘤的疗效相关。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化疗后VEGF-C表达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术前化疗可有效诱导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