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性探针分子对代谢型γ-氨基丁酸受体激活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体内介导着多种配体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激素、神经递质和感官刺激。我们设计并合成了针对GABAB受体的具有活性和光亲和力的分子探针。以探针为基础,我们能够将GABAB受体锁定在非活性构象上,然后通过正向变构剂来激活受体。从而能够对与GABAB受体激活相关的动态事件进行监测。我们发现,GABAB受体能够调控一个包含有GABAB受体、IGF-1R及其下游效应物在内的蛋白复合物发生一系列动态变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G蛋白能够与静息状态下的GABAB受体预偶联(pre-coupling),并在受体激活后迅速解离。我们还发现,这种复合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是GABAB受体激活的关键。我们的研究确定了一系列GABAB受体与下游型号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对于受体的激活非常关键。  GABAB1亚基的胞外结构域(GABAB1-VFT)包含有配体结合位点(LBP),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治疗靶点。为了对其结构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大量表达并纯化了GABAB1-VFT重组蛋白。并且用配体亲和层析解决了重组蛋白的低活性问题,成功地分离出了高活性的GABAB1-VFT蛋白。  同时,为了研究GABAB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过程,我们设计了一个采用电喷雾质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来监控蛋白质与配体结合过程中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变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分析了了肌红蛋白在不同环境下与配体结合和解离的过程。并发现由酸和有机溶剂引起的肌红蛋白的血红素解离现象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
其他文献
与全色、多光谱、高光谱等传统光学遥感图像相比,SAR图像所反映的灰度特征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有所差异,但是SAR作为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手段,可以弥补现有光学遥感手段的不足,能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的对地进行观测,特别是微波能穿透云雾,使SAR图像用于洪涝灾害监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通过对SAR图像的分类可以有效地提取水域的范围。论文在总结已有SAR图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基于核方法的支持向量机(SV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开采是许多资源将要枯竭的煤矿所面临的问题,为保证开采过程中井筒与地表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工广煤柱开采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以夹
机载激光雷达是集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三种技术于一体的空间测量系统,通常也被称为机载激光扫描或机载激光测高。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与其他遥感技术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