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拓展祖国医学经典理论临床应用范畴,辩证运用“增减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火上扰型),观察其临床症候变化及治疗效果,分析传统中药的复方汤剂“增减小续命汤”的组方特点及药物功效,进一步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上扰型)的中医病机特点,阐述玄府中风理论的临床内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山东省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原山东省胶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期风火上扰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共76例。入选患者均以单盲、随机表法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人,平均(62.22±6.49)岁;对照组38人,平均(64.14±7.51)岁,两组患者均予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增减小续命汤煎180ml分早晚二次服,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第14天),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所得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卡方检验,统计结果均以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根据用药前后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等比较分析其安全性。结果:经过14天治疗,分析中医病类诊断标准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76.3%。治疗完成后,两组与自身治疗前相比病类诊断标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样经过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指导(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thel Index)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亦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的血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肌酸激酶(CK)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提示本疗法安全性好。结论:增减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上扰证)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评分和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指导(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而且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本方体现祛风方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风火上扰型)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突破仅仅在传统“内风”“外风”理论框架下处方用药的局限性,突出体现了中风“内虚邪中”理论及“玄府中风理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但是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由于中药汤剂的特殊性等原因,未能实现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数的基础上,进行更严格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