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老城区改造和向外扩张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以安置失地农民为目的的拆迁安置类社区不断涌现出来。与城市商品房社区不同,该类社区的社区属性和内部结构具有特殊性,使得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半行政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在进行社区治理时存在诸多不适应和功能消解,导致“治理型”问题横生,其中尤以生活环境治理问题较为突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的原有认知和行为习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管理方式及社区物业对社区硬件设管理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拆迁安置类型老旧小区生活环境问题的长期存在。所以,进行该类型小区生活环境治理的研究和社会工作专业性治理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优势视角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老旧社区X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治理现状,重点关注社区存在的生活环境问题,如卫生状况、绿化状况、公共设施等情况,在充分分析社区生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深入发掘社区与居民既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采用社区发展模式进行社区生活环境治理实验。在项目设计中,采取总目标分阶段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根据现实状况及居民需求制定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将整个进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资源探索阶段、行动阶段和效果巩固阶段,通过制定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合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并利用其优势资源,有计划的层层推进社区任务目标的实现。在介入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引导和培养社区骨干、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链接社区外部资源,推动社区生活环境问题整治,实现过程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和自治能力,培养居民间的相互信任,增加社区社会资本,加深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进而促使社区治理的良性运转。在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通过评估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程度、社区居民的参与态度及居民对于社会工作者工作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社区工作介入实验效果。最后,基于社区发展模式介入实践的探索,总结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发展模式介入拆迁安置类型老旧小区的实务经验,如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社区发展模式在解决社区问题过程中的介入策略;同时,反思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治理的可行性,如可以通过健全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制度来增强其参与社区工作的能力,培养社区社会组织为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工作增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