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phK1和α-SM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中的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的104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4例结肠癌标本及24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hK1、α-SMA蛋白表达,并分析SphK1、α-SM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了解SphK1、α-SMA蛋白表达高低与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phK1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胞质中,而α-SMA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基质细胞胞质中。结直肠癌组织中SphK1和α-SM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phK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病理大体分型密切相关(P0.05)。α-SM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病理大体分型密切相关(P0.05)。在结直肠癌中SphK1与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此外,低表达SphK1和α-SMA的结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表达SphK1和α-SMA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结论:SphK1和α-SM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此外,SphK1与α-SM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保护更佳;而且最初数年内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更有优势;另外腹膜透析的ESRD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近年来,腹膜透析人数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完善腹膜透析技术和探索如何有效防治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的
目的:本实验通过体外诱导HPDLSCs向成骨细胞转化,以测定在诱导成骨过程中miR-23a-3p的表达情况。随后使用慢病毒介导,抑制及过表达HPDLSCs中的miR-23a-3p基因,检测在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因子ALP、RUNX2的表达情况,以期探讨miR-23a-3p是否参与牙周骨改建,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原代HPDLSCs,有限稀释克隆法分离纯化后进行传代
研究背景:与肝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肝癌家族史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其中,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HBV慢性感染期间,HBV可以通过DNA整合来影响整合位点周围基因功能,破坏或促进对细胞生长
目的: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 K1)是维持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与神经酰胺等鞘脂类分子平衡的重要限速酶,调控肿瘤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然而,Sph K1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调控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还不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营养缺乏的肿瘤微环境中,Sp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一种深度学习的算法构建自动识别与分类含真菌菌丝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图像的智能模型。并通过比较不同训练样本对该算法构建的模型性能,浅析影响模型性能的因素,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辅助医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智能平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眼科IVCM图片库中符合标准的2623张图片,分为训
目的:观察龙蛭汤含药血清(LZ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条件下HUVECs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探讨LZD促进HUVECs管型形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参照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制备龙蛭汤含药血清和丁苯酞含药血清,体外构建H2O2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自噬模型。实验一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龙蛭汤中药成分靶点与缺血性中风疾病作用靶点构建互作网络,将获得的预测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富集通路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预防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其中包括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中文数据库CNKI、Wan Fang、CBM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预后较差。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uPAR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但
第一部分碘化钾对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目的:研究碘化钾(potassium iodine,KI)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铜绿假单胞菌制成10~8CFU/ml的菌悬液,对处理后的各组菌悬液进行稀释,形成的菌落数进行平板计
背景: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1]。目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中溶栓治疗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尿激酶由于疗效好、原料丰富、价格便宜,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溶栓药。但由于尿激酶没有血栓靶向性,使用高浓度的尿激酶溶栓容易导致全身出血并发症。已有大量研究表明,RGD序列能与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