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对太行山山脉北端黄院采石场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土壤条件将研究区域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对每一类型边坡进行微立地类型划分。全面详细的介绍各工程绿化技术的施工方法、工艺、材料、原理、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工程绿化技术体系。结合微立地类型划分和工程绿化技术体系的研究成果,总结已有应用的生态修复矿山废弃地项目措施,匹配各微立地类型最适宜的工程绿化技术,选取两种典型的工程绿化技术模式进行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检验对位研究的科学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岩质边坡分为5类不同微立地,包括半阴向粗糙中斜坡、阴向粗糙短急坡、阳向较粗糙短急坡、半阳向较粗糙中急坡、半阳向较粗糙短陡坡;土质边坡分为4类不同微立地,包括硬质阳向短斜坡、硬质半阳向中长斜坡、软质阴向中长斜坡、软质半阳向长斜坡;土石混合边坡分为10类不同微立地,包括半阳向一般粗糙斜坡,半阴向光滑缓坡,半阴向一般粗糙斜坡,阳向光滑陡坡,半阳向较粗糙长急坡,半阴向一般粗糙陡坡,半阳向一般粗糙陡坡,阴向光滑缓坡,阴向粗糙急坡,阳向较粗糙斜坡。(2)矿山废弃地工程绿化技术按照技术原理、防护对象、适用条件分为植被建植、绿化基础工程、坡面防护、坡面防护+植被建植、坡体防护、坡体防护+植被建植6类。(3)根据矿山废弃地微立地特征,结合工程绿化技术适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法对位研究不同微立地条件下适宜的技术,得出矿山废弃地微立地类型工程绿化技术表为其他矿区绿化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4)构建工程绿化技术模式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效益进行评价,进一步验证立地类型与技术对位研究的科学性。采用频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因子,确认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包括植被恢复效益、水土流失控制效益、次生灾害控制效益。建立评价体系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各矿山废弃地工程绿化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得出两种典型技术模式生态修复效益评判分值为7.03和6.69,表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效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