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作为重点推进。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原则,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农民向非农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民向非农人口转移的意愿不强、转移的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城镇化激励引导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转移人口难以和市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经济生活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足,职业培训缺乏、就业竞争处于弱势,文化认同感低,难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生活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六点障碍因素: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缺陷;二是户籍制度及其附属的公共服务障碍;三是城镇劳动就业制度障碍;四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障碍;五是中小城镇承载力的约束;六是城乡文化隔阂形成的城市社会排斥。为破解以上六个障碍因素,本文立足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步转移”的特殊阶段,依据推拉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构想,首先设计了促进农民向非农业人口转移的推力机制,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农转非人口的就业保障机制、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对农转非人口的引导机制;同时设计了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拉力机制,包括有序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文化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