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点考虑了银行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依据金融发展理论和增长理论构筑了一个分析银行、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以往研究从促进资本形成以及改进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来归纳比较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功能。其次,通过对Feder模型的动态改进,并考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供给引导模型和需求带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其中,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银行部门效率提高以及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外部效应两条途径实现;同时,经济增长对银行发展也有反向带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这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需求带动型”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促进资本形成以及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个角度来研究银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结果表明银行发展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发展能促进资本形成,而银行发展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以Levine&Zervos计量模型为基础,本文也检验了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多元化融资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实证结果说明银行贷款规模增加、股市流动性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股市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