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我国刑法总则中也没专门章节做出明确规定,只在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存在一些分散规定,国内刑法界同时存在严重分歧。由于法律规定缺乏统一性、全面性,并且在散见的分散规定中相互间存在矛盾之处。各地司法机关在类似案件处理上也大相径庭,由此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疑难问题。而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存在很大影响,身份问题在刑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身份犯罪对完善我国刑法,指导司法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刑法学界关于身份以及身份犯的概念、分类、作用的分析,通过归纳、对比研究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共同犯罪加入身份后问题的复杂性,笔者首先对德日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关于身份以及身份犯概念的规定做出归纳和分析,区别我国身份的概念。各国从不同角度对身份的概念做出了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笔者通过归纳分析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对身份概念的界定都应当符合客观性、法定性和有效性这三个特点。在对身份概念界定后,再从不同角度将身份做出不同分类,但不管哪种分类,对身份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更准确的定罪量刑,更好的指导我们司法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的分类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的基本结构也是从该角度出发,着重分析身份对定罪和量刑的影响,在明确身份及身份犯概念、作用的前提下在根据不同的情况深入分析共同犯罪中存在身份的疑难问题。在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问题上讨论不同情况分别定性。在定罪问题上,主要包括:(1)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的定性;(2)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纯正身份犯罪共同实行犯;(3)有身份者教唆、帮助无身份者实施纯正身份犯的定性;(4)不同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的定性。在量刑问题上,区别统一定罪,分别量刑和分别定罪,分别量刑两种情况讨论。在本文中,对身份可能涉及到影响定罪和量刑的每种情况中,做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评论,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不同学说的存在的缺憾,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所持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