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其结合材料学和生物学技术,通过构建人工支架或引导组织再生膜来辅助完成自体骨的再生,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感染、排斥等并发症少的优点,有望在将来取代传统的骨修复方法。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分为再生膜和不可再生膜,不可再生膜因需要二次手术且易感染给患者带来不便,可再生膜存在降解速度不能调控,且机械强度不足而不能起到支撑作用的问题。羧甲基壳聚糖在水溶液中以两性电解质的形式存在,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构象,从而赋予其很多特殊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适用于GTR膜片的潜在生物材料。但是,由于羧甲基壳聚糖膜易溶于水,且降解速度快,所以本研究欲寻找一种合适的交联方法构建一种符合要求的GTR膜材料,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全骨髓法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MTT实验测试羧甲基壳聚糖、磺酸化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B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筛选出最优材料构建GTR膜;通过MTT法确定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的添加比例后,采用CaCl2和双缩水甘油醚双交联,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种不对称膜,并测定了膜片的吸水性、溶胀性、孔隙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细胞相容性;通过将膜片植入大鼠背部皮下和腿部肌肉来验证膜片的体内降解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构建大鼠极限颅骨缺损模型,将膜片敷在缺损处验证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于第4周、8周、12周处死大鼠,取缺损处组织,脱钙、固定后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利用全骨髓法可以纯化出BMSCs, MTT实验证实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对BMSCs具有促进作用:通过MTT法确定Nano-HA的最佳添加比例为10%;通过CaCl2和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双交联相转化法构建的不对称膜片吸水率为360.69%,溶胀比为174.41%,拉伸强度为0.640MPa,断裂伸长率为54.424%,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细胞可在膜片上贴附、伸展、增殖;体内植入实验显示,膜片在体内至少可完整保持8周,在第1周和第2周有轻微的炎症反应,第4周炎症反应消失,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组织相容性;大鼠极限颅骨缺损实验显示,实验组在第4周有一定的新骨生成,第8周新骨贯穿缺损区域,但相对较薄,第12周缺损基本修复完成,对照组缺损区域被纤维结缔组织侵入,第12周时仅有少量新骨生成。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有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加入Nano-HA,通过双交联利用相转化法所构建的不对称膜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通过大鼠极限颅骨缺损验证其具有良好的隔离纤维结缔组织和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