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半导体晶体生长及其器件应用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一个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的问世以来,有机电子学受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持续关注。有机半导体具有质量轻、低成本、可液相加工以及柔韧性优良等优势,并且在最近几十年的时间内,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使其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有机生物传感器等领域都具有绝佳的应用竞争力。通常情况下,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与晶体的结构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晶体结构的缺陷会直接导致器件性能的下降。有机单晶半导体的分子排列长程有序,晶界、陷阱以及缺陷态与多晶以及非晶半导体相比显著减少,因此是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有机电子器件的极佳材料平台。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由于难以控制晶体生长的宏观取向,有机单晶半导体在高性能阵列器件中的应用仍面临着挑战。除此之外,虽然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优势,但当有机电子器件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时,会因为器件迁移率较低或材料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往往需要从新原理、新结构等方面出发,构建出高性能新型有机电子器件。本文围绕有机半导体晶体的制备以及有机半导体功能器件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主要创新研究成果为:1.提出了超声辅助生长高定向性的有机半导体晶体的新方法,在衬底上成功生长出了具有栅栏形排列的晶体,并且晶体的长度可达毫米级别。通过多个对照实验证明了超声对于晶体在宏观上定向生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探究了晶体的生长方式。除此之外,还对晶体表面形貌以及晶体结晶性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所生长的晶体为高质量单晶。最后通过电学测试,基于上述高质量晶体所制备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平均载流子迁移率和最大载流子迁移率分别为3.0 cm2 V-1 s-1和6.0 cm2 V-1 s-1。2.提出了一种具有扩展栅极的有机浮栅隧穿器件生物传感器。把扩展栅极作为生物感受器可以避免检测样品溶液直接与有机半导体层接触,规避了溶液对有机半导体晶体的破坏,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结合了浮栅器件的设计简化了传感器器件结构,并且生物信号会直接影响浮栅器件浮栅层中的电荷数量,使浮栅隧穿器件的隧穿开启电压与源漏电流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已通过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该结构传感器工作的可行性。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改进器件的材料与结构,提高传感器灵敏性。
其他文献
学位
网络告警管理作为网络运维中的重要任务,可以对网络中发生的告警进行全面有效地管控,对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有着重大意义。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环境中的网络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产生的告警也随之增多,这对网络运维系统中的告警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网络运维系统仅有简单的告警管理功能,适合小规模告警量需求,在当前海量告警下的网络环境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告警采集能力不足,传统的告警采集技术通过轮询采
近年来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嵌入式设备也进入到了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新领域。作为物联网环境下嵌入式设备的核心与关键,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受到广泛重视。现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功能往往都极为精简,内核设计极为优化,外设和网络服务则相对欠缺。距离物联网在安全、智能化以及功耗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论文分析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内核的原理,研究了操作系统设备IO以及网络服务的设计思想,对四种典型
学位
学位
学位
预付卡是一种重要的消费支付方式,为消费者和商家机构带来了极大便利性,目前已经占据大量市场份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付卡业务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会员卡、餐饮卡、旅游卡等,且仍在快速增长。目前蚂蚁集团对于各预付卡业务均独立开发支付宝App端小程序,且预付卡业务系统均直接与各数据源系统交互。这种开发模式在业务量不大时相当便捷,但同时不仅带来了巨大的重复开发量,而且难以有效共享和利用集团内外资源。为此,蚂
太赫兹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安检成像、射电天文、能源环境、材料化学以及高速通信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规模太赫兹阵列探测器是太赫兹快速成像技术的关键,也是目前太赫兹探测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我们研究的六氮五铌太赫兹阵列探测器具有室温工作、响应率高、制备工艺简单并可大规模制备等优势。针对大规模阵列探测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从阵列探测器的设计与仿真、制备工艺优化、阵列器件性能表征、阵列探测器与读出电路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深度学习鲁棒性变得至关重要。对抗样本的提出给深度学习鲁棒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抗样本通过对图像添加细微的扰动,肉眼无法察觉,却可以轻松使得深度学习模型出现错误预测。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针对对抗样本的防御方法。现有的对抗防御方法,如特征压缩和由高级特征主导的去噪器(HGD),在面对不同的攻击方法时表现各有优劣,无法保证防御的有效性。同时对防御效果的评估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