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到2015年10月取消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二十年后基本完成,随着利率走廊机制和两轨并一轨相继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商行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一方面农商行可以以市场化为原则自主协商确定金融产品定价,更合理的配置信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减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还会倒逼农商行调整其收入结构,大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加强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运用的不好,农商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获利来源的盈利模式将会受到更大冲击,随着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将导致农商行面临的风险加大,盈利能力减低,甚至导致银行破产。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作为农村资金供给的主体,承担着服务三农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任,因此,农商行信贷资产配置是否合理以及经营绩效的提高与否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逐步受到学者们关注,而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信贷和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不足。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利率市场化下农商行是否存在信贷挤压和经营绩效究竟如何变动等问题,具体思路为: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为本文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其次对利率市场化下农商行信贷挤压及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分析后文的背后逻辑和实证打下基础。再次,系统梳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系统的利率市场化指标来准确反映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然后,利用所收集的农商行的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为后文的实证奠定基础。再次,运用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的系统GMM模型对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信贷挤压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农商行存在的信贷挤压和资金离农离小的问题。除此之外,对利率市场化与农商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考量,通过对农商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大维度入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经营绩效产生的系统影响。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之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提出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的信贷资产造成了挤压,挤压了涉农贷款的投入,导致其存在脱农离农倾向,但不存在离小倾向,没有对小微企业贷款造成挤压,即有效缓解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文发现利率市场化对
农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即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的冲击不大,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流动性风险将会增强,这对农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促进作用。长期来看,伴随着存款利率的放开,农商行将会面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增大以及流动性增强等严峻问题,这对农商行经营绩效造成了负面冲击。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利率市场化下农商行是否存在信贷挤压和经营绩效究竟如何变动等问题,具体思路为: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为本文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其次对利率市场化下农商行信贷挤压及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分析后文的背后逻辑和实证打下基础。再次,系统梳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系统的利率市场化指标来准确反映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然后,利用所收集的农商行的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为后文的实证奠定基础。再次,运用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的系统GMM模型对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信贷挤压进行实证分析,来研究农商行存在的信贷挤压和资金离农离小的问题。除此之外,对利率市场化与农商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考量,通过对农商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大维度入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经营绩效产生的系统影响。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之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提出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的信贷资产造成了挤压,挤压了涉农贷款的投入,导致其存在脱农离农倾向,但不存在离小倾向,没有对小微企业贷款造成挤压,即有效缓解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文发现利率市场化对
农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即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农商行的冲击不大,农商行的盈利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流动性风险将会增强,这对农商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促进作用。长期来看,伴随着存款利率的放开,农商行将会面临盈利能力下降、风险增大以及流动性增强等严峻问题,这对农商行经营绩效造成了负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