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荷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生物防火和生态防护树种,而且是珍贵优质的阔叶用材造林树种。本文利用浙江龙泉、庆元、遂昌及福建建瓯4个县(市)的木荷优树家系进行的多点试验,揭示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并初选出一批速生优质家系。同时,利用浙江省龙泉市建立的木荷1代育种群体,对无性系生长及开花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初步了解木荷无性系的生长和开花习性,再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木荷育种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依据遗传距离对亲本无性系进行聚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规律,为今后杂交制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效应和家系×地点互作效应均达到到极显著水平,而第3组的最大分枝角除外。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在0.36~0.87之间,受中等偏强的遗传控制,而树干通直度和分枝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相对略低,受中等偏弱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冠幅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572-0.928间,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以树高为选择标准,在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分别初选出24个和17个早期速生优良家系。2、木荷第1代育种群体的研究结果显示,木荷生长与花期的早晚及持续天数存在显著的产地和产地内无性系效应。木荷产地的纬度和海拔对无性系开花日期的早晚影响较大,来自较高纬度和海拨的无性系开花日期较迟。无性系生长性状与花期不具有相关性或呈弱的负相关,这有利于选育速生且花量较多的育种亲本。聚类结果显示,22个观测的优树无性系可聚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间无性系生长和开花习性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用于不同类群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3、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的来自15个产地133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对引物共扩增8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45个,多态位点百分比为52.32%。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为1.2247和0.599,说明木荷1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育种亲本优树无性系的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的均值分别为0.6012和0.5720,期望值与观察值基本一致。福建建瓯产地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遗传基础丰富,而浙江遂昌遗传多样性最低。不同产地来源的优树无性系的预期异交率很高且相差较小,平均为0.9605。UPGM A聚类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1952-0.977,均值为0.5583,133份种质资源按照产地和纬度分成了3个类群,类群3分为2个亚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