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苹果褐斑病动态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YDV做为禾谷类作物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在小麦的生长发育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病害在陕西省近二十年间均有发生。在目前尚缺乏防治有效的药剂及抗病、优质小麦品种的情况下,小麦黄矮病及时有效的预测预报在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方面占据重要位置。同样,做为陕西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苹果产业,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及果农对中后期对果树病害防治的疏忽,近几年陕西省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且发病面积广,大发生时,病园率达85%以上。并且苹果褐斑病的发生引起田间大量落叶的同时其负影响可持续数年,对于苹果褐斑病的发生预报,仅有描述性的报道,尚未有一个合理的预测预报模型的支持。且现在农业病害的预测大多采用线性模型进行预报,这种模型只能线形的分析各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关系,但是,大部分病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与时间、环境、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呈单纯的线性关系。为此选择陕西省两大主栽作物,利用两种不同的非线性数学建模方法,对病害的发生、流行进行分析,研究非线性模型在农业病害方面预测预报的合理性,以求拓宽农业病害预测预报模型建立的方法。针对以上目的,进行了陕西小麦黄矮病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苹果褐斑病多项式非线性拟合模型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小麦黄矮病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建立;苹果褐斑病陕西省危害程度的调查,影响陕西省苹果褐斑病发生、流行的环境及气象因素的研究;苹果褐斑病动态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主要研究如下:1.调查发现小麦黄矮病在陕西省近二十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利用1991-2009年实验室长期对小麦黄矮病监测的数据数据,提出小麦黄矮病发生相关的23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2.提出一套完整的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建立小麦黄矮病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非线性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及对影响因子的高度敏感性,说明了非线性模型在病害预测方面的合理性,也拓宽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范围。3.苹果褐斑病对陕西省苹果栽培的危害日益严重,调查研究了苹果褐斑病在陕西省的发生危害程度,并结合气象、环境因素对苹果褐斑病近十年间发生程度及发生、流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温度、湿度、风速、品种及人为管理情况对苹果褐斑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程度。4.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拟合构建苹果褐斑病动态预测模型,分析发现该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调查数据具有良好的符合性。通过模型验证苹果褐斑病新病斑发生条件为温度15,湿度50%,大发生时温度23,湿度越大发生程度越大。提出一种新的建立预测预报模型方法的同时,也拓宽了数学建模在植物病害预测领域的方法。
其他文献
成化年间,明与朝鲜两次征讨建州女真是由于建州女真掠夺明与朝鲜的财物造成的。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大刺激了建州女真对明朝辽东、朝鲜的人口和财富的掠夺,严重地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挤正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对于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合理配置资源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效果并不显著,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有体制
生态环境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森林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先对生态危机进行了简要论述,其中包括生态危机的概念、生态危机的形成、因素、以及
中国印文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与印章、篆刻、印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艺术、历史、学术、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从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印文化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
1998年12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和彭珮云分别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会议作了关于检查《水土保持法》实施情况的报
目的 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对上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于我国中部偏北,面积约400,000km2,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该区域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
廊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重要的单体元素,在整体布局、空间组织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简单介绍了廊的作用,廊的形式,廊的线性空间、中间空间本质,及现代廊空间形态上的特点,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GTW)对不可逆性肾小球硬化模型系膜损伤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在体内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分子药理机制。方法运用2次注射单克隆抗体(mAb)1223的方法,建立大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