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并在2003年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了房价高、涨幅过快,市场运作不规范、供求矛盾突出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政府也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经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根本问题仍没得到解决,房地产市场秩序仍然混乱、房价仍然居高等,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成效不足。为此,本文梳理相关理论,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必然也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同时,房地产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特别是对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保障房,市场缺陷凸显。因此,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干预及调控成为必然。公共选择等相关理论在我国政府房地产调控的过程及成效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政府调控的结果与政策目标设计初衷产生了一定差异,调控成效不足。本文收集整理大量实证数据,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分析,结合德国、美国、日本三国的调控经验,分析我国房地产调控成效不足的原因,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相关理论进行选集、分析及梳理,秉承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的理论逻辑,作为全文的理论分析支撑。第二部分对德国、美国、日本的房地产调控主要对策措施进行解析。虽然各个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政策不尽相同,但共同的调控重点不外是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立配套的税收体系、住房金融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为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对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调控出台的近一系列的政策按时间脉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每一政策的核心内容。利用较为详实的数据对调控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反应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控还存在房价过高、保障房建设滞后、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等诸多调控成效不足的问题。第四部分探析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从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及其他方面因素三个层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第五部分提出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对策建议。健全房地产市场机制,明确政府的职责,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防范政府“经济人”行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的作用,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制定房地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制,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健全房地产税收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