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优势减弱、西方制造业回流加快的双重挤压,为突破收益衰减、创新乏力的发展瓶颈,加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研究,鲜有直接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文献,且研究视角以行业异质性为主,缺乏区域异质性为主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区域异质性为视角,探析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实证分析不同区域层面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以及制约短板,进而提出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提升制造业效率的针对性对策建议。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述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接着采用OECD/WTO最新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全国层面和省域层面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全国层面,采用两组数据对比实证检验得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制造业服务化在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技术效率改进,在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在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省域层面,我国30省市的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根据现状和研究结果,本文从全国层面和省域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