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白话报》看近代新型国民的打造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得中国人只做顺从的奴隶而不做积极主动的主人翁,只会做臣民而不会做国民,因此,要建设新型国家必须要首先打造新型国民。当时社会所说的新型国民,一般指拥有“民智”、“民德”、“民力”的国民。《杭州白话报》作为一份在当时发行地域广泛,发行量较大,办报时间较长,又是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白话报纸之一,在打造新型国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该报借助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从国家观念的灌输,国民观念的启蒙,科学知识的普及,新风俗的倡导四个方面来培养中国下层社会的新型国民。 本文对《杭州白话报》如何打造近代新型国民方面进行考察,介绍了该报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内容分类,力图使该报在打造新国民方面做出的努力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现出来。文章认为白话报语言的先天优势和广泛的阅读群,更有助于启蒙下层社会民众成为近代新型国民。
其他文献
桐油是民国时期广西重要的经济物资和改善农村经济的重要物产,在广西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文章选取民国时期广西桐油产销作为研究
本文研究对象是华北日伪改变、塑造民众历史意识的文化建构行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日伪此种建构行为的思想源流、文化机制、建构手段以及具体建构内容诸方面。在研究中以“
河西走廊一带历来被中央政府视之为西北防御门户,同时也是与西域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自汉武帝时期设四郡、据两关,河西被纳入西汉的版土,自此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随着大量迁入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瑰宝,与江西乃至全国其他红色旅游资源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色及其发展的潜在优势,它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