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补贴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实角度出发,乡村振兴战略在强调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方面,且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理论研究领域,对于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目前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工业污染领域,农业污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决定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时补贴政策的环境效果,试图找到一种对环境不利影响较小的发展路径。为此,本文建立一个由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构成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首先将农业补贴限定为直接发放给初级农产品直接生产者的补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补贴限定为给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组织的补贴,二者没有交叠,为并列关系;又将补贴的种类限定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业实施工资补贴和利息补贴,共计四种政策,考察其分别的经济效果和环境效果。针对四种补贴的环境效应,本文基于可比性的角度进行了两组两两比较分析,判定何种政策较优。为考察理论模型对实际经济数据的适应性,本文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代入实际经济数据进行模拟运算,逐一验证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各个命题是否成立,形成了不同补贴政策环境效果的排序,且结果稳健。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论对农业部门还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不论是实施工资补贴还是利息补贴,均使农村污染消费增加,农业污染要素使用量增加。2.考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也必须注意到环境效果,当劳动要素成本低于资本成本时,补贴工资的环境效果要优于补贴利息的环境效果,反之亦然。3.农业部门补贴的环境效果总体优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农业部门利息补贴在四种补贴政策中环境效果最好。4.不论对何种补贴而言,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量对污染要素使用量的敏感性系数降低,补贴政策的环境效果均会变好。这些结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是第一次得出,可供有关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或进行经济决策时做参考。本文认为,农业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将环境效果纳入考量,同时应积极探索环境友好的替代性生产要素、大力发展科技兴农,这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保护农业环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北仑区50岁以上人群眼病构成情况,以指导临床眼病防治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仑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常住人口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结果 1 805例受检者中,
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思维已成为每个个体都需学习和掌握的一项基本素养和技能。计算思维的提出者周以真教授曾说:“计算思维应是每个人具备的基本技能,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特有的。每个孩子在培养分析能力时不仅要掌握阅读、写作、算术这三种基本技能,还要学会计算思维。”。因而将计算思维在中小学落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编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而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文化符号的塑造和传播是国家形象树立的必然选择。文化符号对受众的文化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关乎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