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中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镇江市西津渡片区保护与整治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球各领域的普遍重视,逐渐成为了世界发展的共同目标。近年来,有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观点也开始普及,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于此同时,中国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也就此展开。城市中存在的数目和面积巨大的历史地段成为了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契机。相比过去大拆大改的城市更新方式,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本身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相比较新建而言,旧街区的改造再利用不会耗费大量宝贵的资源和能量,不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污染与浪费,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规划设计以及技术手段改造,可以提高历史地段运营能效,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在上述背景之下,本文立足于可持续理念,结合镇江市西津渡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实践,对旧城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更新规划与设计策略。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严峻的环境压力以及旧城更新矛盾,明确了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其次,从可持续发展模式入手,确定了以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为先导的发展模式,并强调了历史地段中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系统整合。随后,结合镇江市西津渡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具体实例,从规划以及建筑两个层面入手,尝试探索历史地段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方式方法。最后,通过对既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总结与延伸,构建了历史地段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价标准,并且通过西津渡项目的自评估,发现评价标准以及规划设计的不足,并作出相应调整,以期完善评价标准与规划设计,为中国大规模旧城改造提供些许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以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建设的情况、特点、经验启示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的不足;其次,有针对性的分别对我国现行国
北京在现有城区所在地建都城源于元代,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建设,并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城,形成内城(包括宫城、皇城)和外城两部分。本文应用国内外历史街区空间理
随着低碳经济社会的来临,建筑的节能减排也成为新的趋势,具备调节功能的生态性建筑表皮首当其冲成为建筑师们研究的重点。表皮的技术性史上第一次如此重要的占据了建筑的焦点。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提高,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出行困难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社会对公共交通设施服务该群体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
私家园林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块瑰宝,私家园林凝聚了古典造园艺术的精髓;对于私家园林的研究有助于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对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究有助于古典私家园林的保护与修缮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既适宜人们居住又能促进人们交流,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居住建筑成为了日渐重要的课题。我国合院式居住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其生态和可持续性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和方法。但目前国内的光伏建筑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高
在各种建筑设计手法中,被动设计方式是针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较为直接的方式,是一种经济型和节约型的设计方式。作为被动设计方式中的一部分,被动降温技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通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大规模更新改造的热潮,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家庭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逐步提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节能住宅建设的投入。但当前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在采暖上仍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