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金银花质量安全,冲破欧美等国家对我国中药材出口的绿色壁垒,本研究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出发,参考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常用农药种类,对金银花中两种除虫菊酯类农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了残留动态的研究,为金银花中该两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对其在金银花上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的制定提出了建议。此外,研究了烯啶虫胺对金银花中两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其对金银花质量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具体结果如下:a)分别建立了金银花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种农药的残留测定方法。两种农药均可使用丙酮作为提取溶液,超声提取,浓缩后,直接进行气相色谱测定。氯氰菊酯在0.10 mg/Kg和0.20 mg/Kg两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4.2%和93.1%;高效氯氟氰菊酯在0.20 mg/Kg和0.50 mg/Kg两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0%和93.1%。方法对两种农药的检出限均为0.10 mg/Kg。根据NY/T788-2004要求,该方法均适合于金银花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测定。b)对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农药喷施在金银花上后,在不同时间分别采样,并测定样品中的残留量,以时间为横坐标,样品中农药残留量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其残留动态曲线。两种农药按照推荐剂量喷施,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动态方程分别为C=20.9e-0.339t和C=7.57e-0.312t。在推荐用量和三倍用量的情况下,两种农药的半衰期分别为1.9天、1.8天和1.8天、1.7天。建议金银花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限量用药后安全间隔期为11天,金银花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用药后安全间隔期为16天。c)初步研究了烯啶虫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两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喷施烯啶虫胺后,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升高,木犀草苷含量降低,绿原酸含量升高了9%。木犀草苷含量降低了10%。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对绿原酸含量影响P值小于0.01,有极显著差异,对木犀草苷含量影响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但由于在田间试验过程中,烯啶虫胺的使用对金银花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不推荐金银花蚜虫防治中使用烯啶虫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