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虽归属于体育学科的范畴之内,但因其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完备的技术体系及理论体系而有别于其他体育学科,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武术的这些成就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并吸收了包括传统美学、哲学、军事学、政治学等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精髓而成。“国学”作为“国家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或优秀内容逐渐沉淀而形成相对完备的体系,而武术既属于国学范畴又深受国学诸多内容的影响,由此便形成了具有如此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文化体育活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学”与“武术”的概念进行剖析,在理清“国学”与“武术”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国学中择取“史学”、“军事学”、“哲学”、“政治学”四个角度来阐述国学对武术的影响,研究得出: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搏击活动,在冷兵器条件下,军事武艺与武术表现出了十分相近的功能作用和活动特点;后武术活动逐渐从军事活动中分化出来,具有了娱乐、教育等功能,并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完整的武术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形成了武术独特的美学体系,从古典美学角度来看,武术的美分为“形美”、“神美”、“德美”、“道美”四种不同的境界。通过对中国武术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归纳出当今武术教育主要有两大方面:学校武术教育和竞技武术教育。认为学校武术教育存在学校武术课程开展不畅、技术内容定位偏颇、忽视了对习武者在“武术文化”方面的普及等问题;竞技武术教育方面则存在训练方式的“应试化”、忽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及运动员损伤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武术教育不仅仅注重对习练者武术技艺的培养,更注重对其文化修养、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感化,习武者在习练武术技艺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针对中国武术教育的现存问题,思考促进我国武术教育的可行性发展,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首先致力于国内的全面普及,将武术教育纳入国民强制教育体系,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和家长对中国传统武术项目在技术内容、精神文化、价值功能等方面的认识,优化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竞技武术教育方面,我们也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传统、回归技法,强化对运动员文化思想方面的教育,建立科学的竞技武术训练体系和完备的教育模式,力争在国内形成竞技武术、学校武术、社会武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