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绩效,让金融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农村居民,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均衡配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金融以其平等开放、民主分享、协作普惠等特点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发展高质量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此政策背景下,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下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绩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有针对的提升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的相关概念,并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内在机理及流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机理的适用条件,为构建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再次,通过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利用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从服务总量和服务结构两个方面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现状展开分析,并在机理运行条件分析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5个维度、23个影响服务绩效的代表性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分析出绩效可能存在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机制、模式、政策以及针对金融机构的对策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形成合理的对策框架,促进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有效提升。经过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是众多农村金融机构投入发展普惠金融移动终端服务平台,提升了金融服务覆盖率,服务供给总量充足,然而农村天然的弱质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低盈利性,以及农村未能设计完善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制度,使农村居民用户往往并不愿意接受金融服务,服务满足度不够,且各类服务满足度差异较大等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服务质量;二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水平较差,具体表现为服务流程复杂、金融业务办理效率低下,业务和产品较为单一、费用设计不合理、产品收益比较低,风险控制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对农村居民用户真实信息的有效识别,政府宣传培训力度不够以及基站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受到存贷业务服务质量、转汇业务服务能力、理财业务服务水平、基站设施建设以及政府宣传与培训五个因素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服务绩效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既有的文献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具体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绩效的提升对策。第一,要优化移动终端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地方政府除了需要为农村地区提供财政支持外,还应当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监督与管控,同时有效协调银监会和中央银行的作用,共同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为保障服务的有效性,还要构建服务绩效约束机制和调节机制,有效促进绩效提升。第二,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优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环节以及移动终端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我国农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基站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弱势群体金融权利保护。第三,对财政、金融及科技政策加以整合,通过政策的约束和规范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给,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促进政策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体,行业自律委员会和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政策创新网络,建立完善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为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第四,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集约化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减少人为干预,提高金融业务办理效率。同时要增加移动终端研发资金投入,丰富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强化移动终端金融风险控制,降低普惠金融违约风险。还要重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移动终端服务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