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美驻华大使馆的PM2.5监测数据爆表,但与此同时,由北京环保局在网站所公布的有关数据可知,空气污染指数为150-170,在空气质量分布中位于分属日均值的III级,即所谓的“轻度污染”。随后,“PM2.5事件”在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中不断发酵,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后,PM2.5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与重视。2012年2月2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批复,即同意对其进行修订并发布,将PM2.5强制监测写入“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也同时出台,至此,PM2.5终于成为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因子。但是,PM2.5纳入标准只是最最初的第一步,接下去如何执行、如何有效治理PM2.5的污染问题,则是更加困难和复杂的浩大工程。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构成。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PM2.5的概念、危害性和来源解析;二、发达国家治理PM2.5的政策措施和经验总结;三、上海市PM2.5治理的现状和相关政策措施评析;四、上海市PM2.5治理的政策措施建议。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首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绿色GDP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完善我国环保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公民应有的环境权益,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上府的环保责任要制度化,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及其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海市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出台《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再次,针对大气污染治理,要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机制,政体系之中。灵活运用税收激励机制等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有效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构建大气污染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公民的环保参与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013年,国家为应对雾霾,制定了“治理雾霾,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口号,号召全体公民一起行动起来,向污染宣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为政府更好得治理PM2.5污染提供政策措施方面的参考,并推动治理PM2.5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促进全民一致行动,为削减雾霾而努力。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