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山东大学2009届毕业生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p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更加有效合理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强弱关系假设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山东大学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考察了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各类支持以及各类支持类型的来源渠道,分析了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分别对大学生就业所发挥的作用,并对作用程度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强弱关系假设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和对策,尝试建立了理想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模型。
其他文献
失地农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正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地农民被征地后从农村走进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这是我国
2010年,在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2011年2月27日,温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构建生态城市是在工业社会引起大量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益探索。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苏州西部生态城,取得
现代社会,科学大发展,信息大革命。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传播,传统的社会互动方式即最初的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等方式表达意向和沟通感情,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这种全新
充斥于日常生活的经济行动,不仅与宏观社会结构相互型塑、建构和变化,而且不同的社会历史脉络会使得个体行动展现出不同的行动意义。同一类型的经济行动,其意义和支配机制在时代
结构和能动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而网络交换论则在解释网络结构的权力分配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近年来,有关网络交换论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是相关的研究更多
近年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已成为全世界的潮流,我国也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目前我国妇女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
农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生活均与农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建国之后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更: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