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已占到常见肿瘤的第四位,发病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2%的国际水平,直逼5%。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在确诊时已有20-40%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亦高达50%,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能够得到手术完全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25%-55%,然而,目前仍有80-85%的Ⅳ期患肝无法切除。由于新药的应用及治疗手段的提高,使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中位生存期已延长到24个月左右。本研究就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科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7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预后因素及治疗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先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意义的因素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独立预后相关因素,服从正态分布的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率检验采用X2检验(四个表确切概率法),找出治疗规律对临床治疗提供偱证依据。结果:1.67例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3±2.9)个月,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0±1.5)个月。同时性肝转移与异时性肝转移在确诊肝转移后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曲线在2年后趋于平缓,肝转移后患者在1年以后曲线趋于平缓。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原发肿瘤形态、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合并腹水、肝转移同异、化疗与否及药物种类等9个因素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同异、化疗与否、合并腹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3.肝转移后的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多少、转移灶最大直径、肝外转移灶多少、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方式等4个因素对其预后有显著意义,COX回归显示上述4个因素均为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相关因素。4.t检验结果显示L一OHP+5一FU方案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6±1.79个月,CPT一11+5一FU方案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07±0.82个月,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结果显示L一OHP+5一FU方案和CPT一11+5一FU方案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同时性肝转移的生存期较异时性肝转移短,肝转移后的生存期两者无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及肝转移后患者分别在确诊后2年和1年以后生存趋于稳定,死亡风险降低。2.原发肿瘤分化越差,患者的预后越差,化疗患者较BSC患者预后好,三药优于二药及单药,合并腹水患者生存期短,肝转移灶单发的较多发预后好,最大直径≥5cm较直径<5cm的患者远期生存率低,且合并肝外转移灶越多,预后越差,采用局部治疗联合全身化疗的患者比采用单一方法的生存期长。3.年龄≥70岁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慎用化疗。4.治疗肝转移L一OHP+5一FU方案和CPT一11+5一FU方案可互为一线、二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