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开采以后,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引起地表沉陷,沉陷过程中产生了沉降变形、水平变形、倾斜变形与曲率变形,影响了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许多煤矿在建设生态矿山过程中把沉陷区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在实现了治理沉陷区的目标同时也缓解了矿区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为了科学的规划利用沉陷区土地,就得对沉陷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本文以赵固一矿东一盘区首采面开采后形成的沉陷区为工程背景,结合其采矿地质条件,综合应用土力学、概率积分法、数值模拟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开采煤层厚度与深度、煤层倾角、煤层上覆岩层性质、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方式、采区布置、重复采动、松散层厚度、建筑物施加给地基的荷载大小以及建筑物在沉陷区中的分布位置。然后以土力学理论给出的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沉陷区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基础土体的内摩擦角、内聚力与基础埋深,其中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分析了煤层开采后冒落带、裂隙带的破坏最大高度以及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对地基的扰动深度,以此提出临界扰动深度,如果扰动深度大于临界扰动深度,建筑物地基就不稳定。再次,使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沉陷区不同位置的建筑物地基在不同荷载大小作用下的再变形情况,拐点区>边缘区>中心区。最后,定性地分析了地表变形引起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地基承载力也随之变化;使用沉陷再变形预计模型预计了地基再变形的最大值,结合再变形的极限值、临界扰动深度、地基承载力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该矿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将该沉陷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分为4个区,Ⅰ区为稳定区,Ⅱ区为一般稳定区,Ⅲ区为不稳定区,Ⅳ区为基本稳定区,为该矿今后的沉陷区土体资源再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