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应用TCMSP、BATMAN-TCM以及文献查阅,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检索并收集潜阳封髓丹中5味中药(附子、砂仁、黄柏、甘草、龟甲)的有效化学成分和有效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对得到的靶点结果在Uniprot数据库核对,最终得到潜阳封髓丹的有效靶点信息;通过Gene Cards以及Drug Bank筛选出失眠相关疾病靶点信息;将两组基因进行映射取得交集靶基因作为本方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8.2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分析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网络中各节点的拓扑学特征DC、BC和CC算法得到排名前10的靶基因取交集,作为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的核心靶点。绘制根据Degree排名前15位的蛋白水平条形图;将交集基因输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相关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绘制根据Gene数从大到小排名前20位的通路气泡图和三合一条形图;使用软件Cytoscape3.8.2绘制潜阳封髓丹作用于失眠的生物网络,即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和Pymol等软件对核心靶蛋白与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潜阳封髓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各类数据库以及文献检索,筛选得到附子6种、砂仁10种、黄柏13种、龟甲3种、甘草92种活性成分,其中重要成分有槲皮素、β-谷固醇、四氢非洲方己碱、山奈酚、四氢小檗碱等。得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附子18个、砂仁171个、黄柏188个,龟甲87个,甘草226个,去重后共得到靶点303个。2.失眠相关疾病靶基因:通过各类数据库筛选靶点共693个。3.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取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共110个。蛋白互作网络共有109个节点,1057条边,根据Degree值排序,显著性前15的靶点包括IL-6、AKT1、TNF、IL1B、CASP3、PTGS2、PPARG、VEGFA、APOE、CAT、CXCL8、ESR1、MMP9、NOS3、FOS。根据拓扑学特征得到核心靶点共有3个,分别为APOE、IL-6、AKT1。4.富集分析结果:GO分析得出1632个生物学过程,100个细胞组分,173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库分析得出263条信号通路。在BP中,主要为化学突触传递、细胞对有机循环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含氮化合物的反应等。在CC中,主要为突触、树突、神经元细胞体等。在MF中,主要为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胺类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等。在KEGG中,主要为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传导途径、羟色胺能突触、IL-17信号传导途径等。5.“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在“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beta-谷甾醇、四氢非洲方己碱、山奈酚、四氢小檗碱,排名前5位的关键靶点分别是PTGS2、CALM1、ESR1、PPARG、GSK3B,排名前5位的KEGG通路分别是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传导途径、癌症中的途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传导途径、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体现出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下产生的治疗效果。6.分子对接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种活性成分beta-谷甾醇、槲皮素、山奈酚、四氢小檗碱、四氢非洲方己碱与3种靶蛋白AKT1、APOE、IL-6均为负值,AKT1与5种化合物的结合力均小于-7.0kcal·mol-1,AKT1和5种化合物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通过可视化可发现,主要通过氢键作用、疏水作用、盐桥作用进行结合。由此可见,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的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强。结论:1.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发挥的作用。2.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槲皮素、山奈酚、beta-谷甾醇、四氢非洲方己碱、四氢小檗碱等活性成分密切相关。3.潜阳封髓丹主要是通过影响APOE、IL-6、AKT1、PTGS2、CALM1、ESR1、PPARG、GSK3B、TNF、IL1B、CASP3、VEGFA等靶点治疗失眠,推测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起到治疗失眠作用。4.潜阳封髓丹主要调控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传导途径、羟色胺能突触、c 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传导途径、IL-17信号传导途径、多巴胺能突触通路从而起到治疗失眠作用。5.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验证了潜阳封髓丹的活性成分与失眠的相关靶点是紧密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