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25%与77%之间,大多为良性,但有的病例性质难以确定,某些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肿瘤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或发生远处转移。这种肿瘤常有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称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但是关于各瘤结节间的关系尚未定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尤其是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个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女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下探讨:(1)提取新鲜子宫平滑肌肿瘤DNA,同时提取4块瘤旁组织DNA作对照,进行克隆性检测;(2)提取不同大小的具有BstⅪ多态性的标本瘤旁组织DNA,测定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克隆斑(patch)对PGK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克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对于多发子宫平滑肌的各瘤结节,随机选取50个左右高倍视野内核分裂相总数,以观察不同瘤结节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此研究表明,检测的120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36例(30%)具有BstⅪ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其中32例共99个瘤结节进行了检测,显示所有瘤结节均为单克隆性.1例多结节的平滑肌肉瘤中,检查过的7个瘤结节均为同—PGK等位基因被灭活.而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的酶切带型可以完全相同(10/18)或大部分相同(2/18),在有的标本完全不同(6/18),这种差别可能与瘤结节个数有关,但与瘤组织核分裂指数无关. 因此我们认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瘤结节的关系,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可能包括完全独立、局部侵袭和二者的混合型三种类型. 为了除外克隆斑对上述检测数据的干扰,我们在6例标本中对不同大小平滑肌组织的PGK基因失活类型进行了分析。应用厚度为1mm的新鲜平滑肌组织片进行测定,面积为1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I、2。2、3 X 3 1llllr的组织味现为 R3K位点互染色体灭活嵌合性丢失的发生率佣u为田$ (25/89)、19$(8142)和 14$(6l).而面积为 5 X 5 II’ll,1I’ll,(共42个标本)和 10 X 10lllllr (共6个标本)的组织均无明显的嵌和性丢失.因此,子官平滑肌组织的克隆斑直径应远小于 snnn,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分析所取标本的直径象此研究这样达smm是安全的,即克隆 性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当分析组织较小,如二X二血f、3X3’I’’r时,则可能有一定偏差,这 时分析结果时必须注意.此外,克隆斑大小是否与子官平滑肌肿瘤的发生有关?尚有待于进一 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