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声学实验,考察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朗读一般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即短语切分、重音分布和语调模式。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都来自AESOP-CASS (Asian English Speech Corpus Project-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Sciences)语料库,作者选取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16名英语学习者的朗读语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语料的标注,得出学习者的韵律特征,并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4名美国人—相同语料的韵律特征进行比较,目的是确定中国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偏误,为英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其中东北地区每个城市选取4名受试者,2男2女。美国受试者也为2男2女。本研究的语料数据通过Praat软件进行标注分析,标注系统采用的是一套结合了ToBI和IViE的新的标注系统,以满足本研究的需要。通过对标注过的语料的统计和分析,得到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的短语切分类型和重读模式,并把语料的音高赫兹值(Hz)转换为半音(semitone),以得到两组受试者的语调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大部分中国学习者在表达非句末焦点词时,会使用高调或者降调;而美国人则使用低升调来表现焦点。(2)在表达句末焦点词时,部分中国学习者使用升调,但还有部分学习者使用降调,而美国人无一例外都使用升调。(3)中国学习者往往重读疑问句中的疑问词和介词,但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另外,中国学习者重读的词语比美国人多。(4)中国学习者在多数情况下都重读了句末最后一个音节。(5)在阅读中,中国学习者往往使用更多的语调短语和中间短语,即使是在较短的语句中也不例外,导致停顿过多,使语句支离破碎,听起来不流利。(6)同一句话但焦点位置不同时(例: CanJANEcome with Tom?和Can Jane come with TOM?大写词指示焦点词),音高曲线表现为:不管句首词JANE是不是焦点,美国人朗读的JANE的音高曲线几乎重合;但他们朗读的句末焦点词TOM的音高曲线明显比不是焦点词的TOM低,以此美国人可以通过语调来区分焦点。而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尽管焦点位置不同,但有一部分学习者在前后焦点的音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区别;其余学习者则通过PFC(post focus compression,焦点后压缩)、扩大焦点词的音域、低升调加PFC,或者降调加PFC加音域扩大等方式来实现前焦点JANE,用高调、降调、低升调、音高抬升,或者低升调加音高抬升等来实现句末焦点词TOM。中国学习者的焦点表现明显受到了母语特点迁移的影响。所以,中国英语教师和学生要提高母语和二语韵律特征不同的意识,减轻母语的干扰,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