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在水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流域气候和水文、降解环境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区域生态平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原湿地是发育在我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一种特殊湿地类型,其生态建设和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关系到下游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高原湿地的保护是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重大战略中的首要任务。鉴于以往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估研究不足和决策效益不确定性问题,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PSR(Press-Status-Response)评估框架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综合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案。该评价方法在参考生态学领域专家的主观建议基础上,利用客观湿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对云南72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做出系统性评价。同时,本研究根据Netica软件中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拟和决策效益分析得到的结果,为云南湿地保护决策者制定相关的湿地物种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近15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典型高原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纳帕海流域因人口数量的激增,中游湿地资源被建设用地占用。在该地区气候变暖和排水工程的综合影响下,流域下游整体湿地环境趋于干燥,湿地沼泽中植被群落逐渐演替为中生植物。目前,纳帕海流域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农业面源污染、点源污染、过度放牧和不规范的旅游业等,这些环境变化因素均对流域水质、土壤质量以及湿地生态功能构成严重的威胁。
  (2)云南72个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所在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等级达到较好水平的占8.3%;达到好等级的占29.2%;等级达到中等水平的占33.3%;等级为差和较差的流域分别占26.4%和6.9%。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估空间分析结果表现为:滇东北流域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413-0.509范围内;滇南地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最佳,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0.509,其中黄连山自然保护区所处流域是整个研究区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达0.747;滇西北地区多数流域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呈较好或中等状态,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509-0.607范围内,但滇西北和滇中边界地区的洱海及周边流域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却较低;滇中地区大部分流域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0.413,其中陆良湿地所处流域是整个研究区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仅有0.189。
  (3)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节点是对湿(4)地生物多样性指数节点影响较强三个节点,其次是土地利用、自然环境状况和流域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节点。贝叶斯网络决策和效益结果分析表明:理论上的云南湿地生物多样性状态最佳情景方案是在贝叶斯网络中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相应指标节点的状态分别设置为等级4、等级4和等级5时,该情景模式下模型训练集中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级高于2级的概率值为75%,且贝叶斯网络决策系统中实用节点期望值为75,小于初始状态的期望值77.818。
  (5)云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应优先考虑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干扰较大的滇中地区;对于滇南部和西部湿地生物多样性状况较好的小型湖泊群流域,决策者应维持该地区现有的湿地环境水平,以防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湿地物种丧失;对于受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影响下的滇西北洱海、拉市海和剑湖等湖泊流域,管理者应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湿地开发利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湿地保护也需要定期开展环境调查和专项调查,环境调查包含湿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污染监控两方面,专项调查则需对未记录的湿地物种在数据库中进行填充。改善云南湖泊湿地状况可以考虑污染源治理和栽培本土水生植物等,并在不改变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修复湖滨带退化湿地以达到物种保护的作用。
其他文献
结核病(TB)是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和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牛的高传染性疾病。两种物种都拥有近99%的基因组同一性,并且可以以比感染自己的宿主更少的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彼此的宿主。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针对人类结核病的卡介苗芽孢杆菌(BCG)疫苗(牛分枝杆菌的改良形式)的开发。目前,卡介苗是唯一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对成人没有增强作用和功效。有希望的辅助剂或BCG补充剂仍然是克服结核病
学位
禽类是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自然宿主,其携带的流感病毒时常能跨种传播而感染哺乳动物,但很少能建立持续的感染。当流感病毒累计到足够多的适应性突变或者置换,且首次在人体中感染,才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如1918、1957、1968、1977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目前,普遍认为禽流感病毒HA受体结合区突变和聚合酶PB2627K的突变是禽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的关键
学位
核糖体作为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是自然界所有细胞中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细胞机器。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在真核细胞中非常复杂,参与核糖体组装过程的200多个组装因子和几种耗能的酶与组装的核糖体瞬时缔合,以促进rRNA的加工和折叠以及核糖体蛋白的结合,从而促进具有翻译能力的核糖体亚基的产生。18SrRNA3末端的切割是核糖体小亚基成熟过程中的最后事件之一,它会生成成熟的具有翻译功能的小核糖体亚基,参与
猪细菌性疾病是一类由多种细菌性病原引起的疾病,其病原具有种类众多、血清型多、毒力因子复杂、传播能力强、耐药问题突出以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等特点,严重危害着我国猪群的健康。病原感染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开展病原学调查有助于制定准确防的控策略。近些年,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问题愈发严重,细菌病防控也变得越来越困难,逐渐成为限制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在敏感药物筛选基础上的合理用药可有效防控疾病,且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在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为了利用细胞资源进行有效复制,病毒常常进化出各种策略调控细胞的生理代谢,如抑制细胞蛋白翻译、调控细胞自噬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发现以来,PRRS病毒(PRRSV)几乎遍布世界主要养猪国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PRRSV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和免疫抑制能力,以
副猪嗜血杆菌(HPS, H. parasuis)是一种能引起猪的格拉瑟氏病革兰氏阴性细菌,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长,,其导致的临床特征主要是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越南的生猪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到目前为止,关于越南HPS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性(AMR)和耐药性基因(ARGs)的流行情况尚缺乏相关数据。此外,用于预防和控制格拉瑟氏病的疫苗在越南尚未开发。本课题研究包括一下内容: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和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 M.bovi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慢性和消耗性传染病。M.tb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细菌,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宿主细胞后与之相互作用并共同进化,并能够逃避免疫细胞清除形成休眠体长期
细菌进化出了一系列精细又复杂的大分子纳米装置来跨膜转运多种多样的底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小分子、DNA和毒力因子等,使其在复杂多变及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殖并建立感染。近些年,革兰氏阴性菌I型-VI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分子机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研究极大的加强了我们对各种分泌系统分子机制和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六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近些年发现的可以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传统经济林果,枣产业是支撑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枣产区的西移,鲜食枣特色明显,产业稳步发展,急需新格局下的品种支撑。而枣主要通过农家选优和实生选育进行品种培育,为了更好地突破枣树杂交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本研究以品质为目标,以优质鲜食品种‘冬枣’为母本和干鲜兼用品种‘金丝4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自然杂交,利用SSR分子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