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80例病例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骨科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女性45例,男性35例;年龄最大的69岁,年龄最小的40岁;双膝疼痛11例,单膝关节痛6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40~68岁,平均55.1岁;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41~69岁,平均54.4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有静息痛,上下楼梯或久行后更为明显,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伴有关节肿胀,关节积液,关节增粗畸形。患膝局部压痛,髌骨研摩试验阳性。X线片提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内外髁或胫骨平台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面粗糙不平。治疗前患者膝关节X线诊断参照Kellgren-Lawrence标准进行分级,治疗组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6例,对照组Ⅰ级15例,Ⅱ级18例,Ⅲ级7例(因本次试验将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骨桥连接形成而呈骨性强直作为排除标准,所以本次观察未将第Ⅳ级患者列入观察对象)。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平均18个月。经x~2检验,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X线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西医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修订版)治疗骨关节炎的证侯诊断标准。治疗组采用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法+功能锻炼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性进行治疗前后评分,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值之差为疗效判定依据,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之疗效评定标准。应用SPSS1 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值之差为疗效判定依据,差值>30分者为优(Excellent);11—29分者为良(Good);6—10分者为可(Fair);<5分者为差(Poor)。治疗组,优19例,良15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85%;对照组,优11例,良14例,可15例,差0例.,优良率62.5%。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x~2=6.025,γ=2,P=0.049<0.05可以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之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无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7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17例,无效0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经x~2检验,x~2=5.952,γ=1,P=0.015<0.05,可以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80例均获3个月~6个月随访,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皮肤过敏等副作用产生,且治疗组在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和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治疗发现,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中药熏洗+功能锻炼可以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且优于仅用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功能锻炼,因为熏洗可以使热效应与化学作用结合起来,加速滑液回流、炎性介质和组织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改变关节内环境,加速疼痛缓解,增加关节活动度。我们认为关节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射+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的中西结合疗法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达到交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